「我已經賺了1,300多塊錢了!」「我買的股票才漲得多呢,剛買一天就漲了兩塊錢。」在熱烈討論炒股「斬獲」的,不是證券行內的股民,而是課室內的南京小學生。內地炒股熱潮持續,連小學生也瘋狂,課室儼然變了股票行。這些熱衷買股票、買基金的小學生,不但有家長支持,連校方也認為學生作為公民,可藉炒股「融入社會」。
在南京力學小學讀四年班的10歲女生小悅、小婧和男生小瑞,是班中八名炒股炒基金最活躍的表表者。過年後才開始買基金和股票的小悅說:「上月27日上海股市狂跌260多點,我在上學,開盤期間不能買賣,我只能亁着急,後來媽媽告訴我基金是長期的,風險較小,才放心下來。」她接受南京《現代快報》記者訪問時,還用一副專家口脗說:「股票,不會買多,風險大呀!」她怕輸掉利是錢。至於用一萬元利是炒股的小瑞則野心無限地說:「要用賺來的錢上大學!」
家長校方正面看待
據小婧的體會,炒股還幫了不少同學的學業一把。她說,自從炒股後,每周六、周日都上網,算一算漲跌,然後向媽媽滙報。以前計算術題總覺得枯燥,但現在是計自己的錢,要反覆計算,包括加減乘除。現在做算術題也比以前細心,答案準確多了。
由於內地規定18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才能開立證券交易戶口,很多小股民都是在父母的賬戶中炒股和炒基金。小婧的媽媽崔女士說,一直為女兒利是錢煩惱,既然放着,不如用投資方式培養一下她的理財能力和生存能力,她亦會讓女兒決定基金的操作。
對於不少學生炒股,該校副校長華萍表示,尊重學生的決定,學生亦可藉炒股融入社會和學習理財知識,但提醒家長不要影響子女學業。
學者:比亂花錢好
心理教育家陶德華亦說,又不是放棄學業全天候炒股,沒甚麼好大驚小怪的,用利是錢來學經濟知識,比亂花金錢好。不過,有家長就反對:「小孩子金錢意識太重,整天想着賺錢不是好事,如果哪天漲了、跌了,說不定上課也不專心。」他們亦擔心變化莫測的股市,會讓孩子像打遊戲機般上癮。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