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工商銀行(1398)總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處長張興勝,昨出席一研討會後表示,人民幣債券發展迅速及潛力秀麗,相比起票面息率較高的同年期外滙基金債券(以1年期為例),人民幣債券在計入通脹及滙率升值等因素後,投資者獲得的實際回報較港債更高,預測今年度計,短期人民幣債的套利空間仍可獲3.1至3.3厘回報。
他預期,當內地正式批准金融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後,將為本港投資者帶來新的低風險回報吸引的投資渠道,而周邊地區如東南亞國家,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者,屆時亦會蜂擁來港投資人民幣債券。
吸引東南亞投資者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已與金管局旗下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聯網,他說雙邊債務清算已暢通無阻,目前只等待內地正式批准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金管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為242億元人民幣。
張興勝認為,隨着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境內人民幣債市亦會持續獲得良好發展機遇,當中尤以國債及金融債最為蓬勃,企業債雖起步較慢,但亦正在加速發展。
他說,中央批准人民幣債券率先面向香港市場開放,是標誌着境內人民幣債市走向全球,並面對境外投資者開放的重要關鍵時刻,此舉有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包括本港居民在內的境外投資者,只能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渠道,透過債券型基金或投資理財產品,投資境內債市,但相比投放股票市場的資金,前者規模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