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草案是中共歷史上起草及修改時間最長、審議次數最多的法律草案,自1993年開始起草至今,前後歷時14年。立法過程充斥着內地各大政治勢力、利益集團的明爭暗鬥,最受關注的是姓資、姓社的意識形態爭議。
3700人聯署反立法
《物權法》的宗旨原本是保護私有財產,與傳統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背道而馳。雖然中國憲法早已納入「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條款,但左派仍傾力阻止制訂《物權法》,阻止中國經濟接納資本主義法律體系。去年,北大教授鞏獻田上書,指摘《物權法》違憲,結果,成功阻止草案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今年又有3,700多人聯署反對立法,包括數十名退休的高官和高級將領。
《物權法》的爭議其實還有既得利益集團、地產商與普羅大眾、業主的較量,也有中國經濟改革「摸着石子過河」所帶來的困擾。對業主委員會職能的限制與反限制、車位停車場歸屬之爭,屬於前者;而住宅建設用地的續期、典押公路橋樑收費權等問題,則屬於後者,是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