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魚 - 蔡瀾

多寶魚 - 蔡瀾

食物安全中心半個月內第二次發現,多寶魚樣本含抗生素硝基喃。
第一次呼籲業界暫停入口,已成效不大。大家一時不吃,但接着又看到市場中有得賣,香港市民真是一群健忘的人。
多寶魚到底是什麼魚?為什麼幾年前還沒有聽過?
基本上它屬於比目魚,口在左邊,香港人早有左口這一稱呼,為什麼又變成了多寶?其實它由英文Turbot音譯,是這幾年才在大陸養殖成功,大量生產的魚類。
原來的多寶,有三尺大,有的更長至四五尺,最普通的一尺半,也比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多寶大。
外表深褐色,特點在於魚鱗會硬化,變成像骨頭的細石,養殖的多寶最多一尺,顏色也退化,呈淺灰,有斑點。為了搬運,殖養多寶被放置在一個長方形的塑膠盒中,一隻叠一隻,可憐得很。
好吃嗎?味道淡,像所有的養殖魚一樣,沒有魚香,只是因為牠不容易死,當成游水魚,就有食客感到興趣了。
野生的多寶魚甜美,是高級魚的一種。西餐中,魚類多數是煎了、炸了或煮了來吃,只有多寶魚才高貴得拿去蒸,熟後淋上龍蝦汁,以表明身價。香港的出名西餐廳,也買野生多寶魚來賣。
但是老饕們連野生多寶魚肉也不吃,他們只好其鰭。西班牙伊碧莎小島的老嬉皮,開了餐廳,賣的也只是魚鰭,因為他們已到過全世界,對食物的品味要求較高。
多寶魚的鰭帶着半透明的膠質,骨頭大,吃起來容易,這個部位,才是上上選。在從前的凱悅酒店內的Hugo's,我就只點多寶魚鰭,請師傅用豉汁蒸給我吃,不知道這家餐廳什麼時候重開,有點懷念。
當今養殖的,別說有毒,不吃也罷。還是去魚檔中買些小雜魚來蒸吧,又便宜又美味,怎麼說,也比吃養殖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