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辦好2008年奧運會,一直鼓勵的士司機、酒店侍應等學英文和講英文,但來自解放軍的全國人大代表涂亞慶則炮轟英文在內地氾濫、喧賓奪主,讓人分不清是在中國還是外國。
廁所只標英文 阿伯不敢入
今年44歲的涂亞慶是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教授。他表示曾在重慶遇到一件令他耿耿於懷的事:一名「內急」的阿伯在公園裏好不容易找到廁所,卻不敢貿然進去。原來,廁所上只標有「MAN」和「WOMAN」的英文,而沒有任何中文標識,沒有學過英文的阿伯自然分不清男廁、女廁。
涂亞慶表示:「目前,不少公共場所公共訊息使用較為混亂,如部份機票、超市小票等票據,關鍵訊息全部採用單一英文形式。看到滿大街的廣告牌、路牌、交通指示牌全都是英文,有時真讓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
這位軍人代表認為,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和參與國際事務的日益增多,在某些公共訊息提示語中採用多種語言對照的做法是可行的,「但這絕不能喧賓奪主,讓外語全部取代漢語,讓不懂外語的中國人在自己國家成為『老外』。」
涂亞慶準備提案,建議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由文化部負責、相關部委參與,盡快制訂強制推行漢語在公共訊息提示語上應用的計劃與實施方案。
新華網/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