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對醫療服務要求愈來愈高,富貴一族覺得私營巿場醫生「唔夠班」,轉向具臨床及研究經驗的大學教授「埋手」,令兩間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私症生意絡繹不絕,其中中文大學醫學院更成立私家專科門診中心。消息透露,今次香港大學醫學院風波關鍵,在於診金存入醫學院及學系賬戶後便「無影無蹤」,連前線醫生及主診醫生也無從得知。甚至有教授會刻意少收一些病人的診金。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均有類似的條文規管醫學院教員進行校外執業的收入,若在公立醫院內提供服務,診金需依照憲報規定。
私診費75%歸大學
中大規定把診症費25%撥醫管局,餘下75%歸大學、學系及主診醫生,其中醫生最多支取其中45%,即總診金的三分之一。若中大教員到私家醫院提供服務,診金25%同樣歸私家醫院,其餘75%同樣按上述安排分配,但診金由醫生及私家醫院自訂。
港大方面,雖然診金25%同樣撥歸醫管局,餘下75%撥歸大學,不會存入個別教職員的個人戶口。但消息透露,款項存入大學醫學院及相關學系的賬戶後經常去向不明,部份醫生對於處理私家症的收入最後撥予其他教授作研究之用深感不忿,「啲錢成日唔知去咗邊,總之就烏煙瘴氣好混亂。」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