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首次交人大審議<br>兩會聚焦:私產公產受平等保護

《物權法》首次交人大審議
兩會聚焦:私產公產受平等保護

中共史上第一部涉及保障私人產權的法案《物權法》草案,在經過14年的諮詢、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審議後,終於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這部影響億萬民眾的法案,大至國有資源的擁有權、農民徵地補償規定,小至平民百姓的物業權、業主立案法團職權等均有規定。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昨日向代表作立法說明時強調,私人物權應該與國家物權一樣受平等保護。

內地房地產市場近年相當發達,但業主產權卻一直沒得到法律保障,屋苑內公共地方產權問題更是模糊不清,以致出現管理公司將會所、運動場所、甚至車庫(停車場)、車位出租賺錢的畸形情況,港人北上置業全無保障。早前,東莞市寧新區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因不滿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不善,欲將其解僱,卻遭對方拒絕而引發雙方衝突。

立案法團職權都規定

《物權法》草案的第六章,對有關問題作出清晰規定,指業主可「共同決定選聘或解聘物業管理公司」,只要一半業主同意,就可解僱不滿意的物業管理公司。而屋苑內的公共地方由業主共有;屋苑內的車庫、車位亦應「先滿足業主的需要」,亦即由業主所有。業界指,這項條例定明業主的所有權,避免再出現物業管理公司「妹仔大過主人」的情況。
《草案》同時規定「私人對其合法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等動產和不動產,享有所有權」。香港台灣工商協會董事陳自創指,草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外商的私有產權。他說,由於目前沒有相關規定,有關房地產買賣均屬合約性質。這使民眾在面對當局的公有權力時,沒有任何談判空間︰「任何情形都可以發生,如果政府有需要就可以低於市價來買下你的物業,你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專門打房地產官司的內地律師秦兵指《草案》內有關徵地補償規定,根本發揮不到應有作用,政府要保障民眾的私有財產,必須藏富於民︰「讓農民可以自由買賣土地,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報記者

上海普陀區強迫當地居民拆遷,部份居民不願搬走,昨日在廢墟中打麻雀取樂。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