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珍品展在故宮開幕<br>是文化交流也是外交

中英珍品展在故宮開幕
是文化交流也是外交

【本報訊】讓人開闊東西文化交流視野的「英國與世界:1714-1830」展覽昨天在北京故宮開幕,這是大英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首次合作展覽,中方派出文化部副部長出席,而英方則有英國駐華大使到場。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戈(NeilMacGregor)認為,今次來華展覽「是文化交流,也是一種外交」。 記者:冼麗婷 白琳

開幕禮於上午10時在故宮午門外的廣場舉行。促成兩個世界級博物館合作展覽的中英港三方代表,包括身兼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戈,以及來自香港的贊助人何鴻毅,三人首先在午門旁邊的西朝房外聚首。中英兩國官方分別由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以及英國駐華大使歐威廉(WilliamErhman)代表出席。香港多名有關學者也專程到北京出席儀式,包括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等。北京重點大學則組織了近百名大學生到場參觀。

中英二百多年前交往新延續

展台以大英博物館的建築作布景,醒獅點睛儀式完畢,嘉賓把紅酒倒進長逾兩米的巨型冰雕,冰中刻有「英國與世界」字樣的管道泛起深紅色,象徵展覽正式開始。
麥格雷戈對記者說,當年英國首名派華特使馬戛爾尼(LordMarcartney)及畫家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Alexander)雖然無緣進入紫禁城,但威廉所畫的《北京西城門》可於200年後在故宮展出,「他若知道自己的畫今天在紫禁城裏展出,一定很高興,而我能把他的畫帶來中國,也是十分的高興。」
以往中英兩國的皇帝都喜歡收藏對方國家的珍品,麥格雷戈認為:「以這個模式來說,今次的展覽可說是中英二百多年前交往的新延續。除了文化交流外,它在某意義上也是一種外交,因為這是關於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的互相了解。」

被搶去的文物應該歸還嗎

中國被英法等國被搶去的文物應該歸還嗎?麥格雷戈回應:「讓文物在世界各地展覽,讓所有國家看到所有國家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不同國家也會擁有不同國家的文物,正如中國也擁有很多英國文物。」
展覽贊助人何鴻毅對展場及展品都表示很滿意。若要比較中英兩館的藏品,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溫文地說:「各有各的特點罷,中國藝術品的收藏,故宮博物院應該是最高最多的。」

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左)、大英博物館館長麥格雷戈(左三)及展覽贊助人何鴻毅(右二)等人把紅酒倒進冰雕,「英國與世界」的紅色字樣隨即浮現,代表展覽正式開始。

故宮破天荒展出大英博物館的珍寶,展覽首天只招待組團前來參觀的大學生。

前排的兩個花瓶,是英工廠仿中國青花製造的瓷器。

展品包括這個粉彩鵝形戴蓋湯盤,色彩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