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向來呼籲孕婦和孩子多吃魚,但全球頂尖科學家昨天指,現時魚類體內所含的水銀濃度,高得足以向世界發出警報,而且水銀魚遍布全球各地,呼籲兒童以及有意生育的婦女格外小心。
瑞典皇家科學院期刊《Ambio》刊登一篇綜合全球主要科學家對水銀污染研究的聲明,指有多種魚類體內含水銀量最高,包括劍魚、長鰭吞拿魚(AlbacoreTuna)、鯖魚(KingMackerel)、馬頭魚(Tilefish)及鯊魚等。
損腦神經增心血管病
魚類積存的水銀毒,一般會以甲基汞(Methylmercury)的有機毒物形式殘留,人類過量吸收後會影響腦部,對胎兒的害處最大,會增加胎兒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損害腦部神經發育,影響將來學習能力。
科學家仍未清楚水銀和甲基汞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循環影響,只知道部份靠吃魚為生的鳥類及哺乳類動物,牠們體內的甲基汞已達中毒程度,可能導致族羣數目不斷下降。
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及環保處一項調查,也作出驚人結論︰水銀無處不在。他們在美國西部超過600條河溪,採集2,700條魚樣本,發現到處的魚都含有水銀,凸顯到處的魚都有水銀過高的問題。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