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三種比喻 - 古德明

高山景行、三種比喻 - 古德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英文怎樣翻譯才好?
這兩句詩出自《詩經.小雅.車舝》。「止」是助語詞,這裏等於「之」;「景」是「大」,「行」是「路」。兩句是說「看到高山,自然仰望;看到大道,就應遵循」,後世常引用來比喻對高尚道德的景仰。英文可翻譯如下:Loftymountainsarethereforonetoadmire,andthegreatwayofvirtueisthereforonetofollow。
Metaphor一般譯做「隱喻」,metonymy則譯做「轉喻」,先生認為譯得好嗎?
中文寫作手法,有賦、比、興三種,「比」即比喻,沒有分類。英文則不然,單說比喻(figureofspeech),就有simile、metaphor、metonymy等類別:simile一般譯做「明喻」,用like、as等表示「好像」的字帶出比喻;metaphor不用like、as等字,而比喻自見;metonymy則是以一件東西象徵某人或某事物,例如:(1)Sheranlikeanantelope(她跑得像羚羊一樣快)。(2)Thecurtainofnightwasfalling(夜幕漸漸下垂)。(3)Thehammerandsicklenolongercommandsanybody'sloyalty(錘子和鐮刀已經沒有人信奉了)。第一句用了simile,第二句用了metaphor,第三句用錘子和鐮刀象徵共產主義,是metonymy,中文則一律稱為「比喻」。英漢字典勉強把三字譯做「明喻」、「暗喻」、「轉喻」,但不看例子,誰都不會明白三者分別。我認為中文也大可不必硬造新詞翻譯,正如英文不一定要有我們「賦」、「興」二字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