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沒注意到,人類上個月又打破一項太空紀錄。美國太空人羅培茲艾格利亞(MichaelLopez-Alegria)創下太空漫步67小時的紀錄。若你覺得這項紀錄,跟連續跳彈簧單高蹺12小時27分鐘前進31.19公里的健力士世界紀錄一樣,驚人但無聊,那麼我們看法相同;就像太空站和太空穿梭機,儘管美妙得難有匹敵,同時也是在天下間最無用的創舉。
在平衡木躍身而下、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納博科夫(VladimirNabokov)設下的棋局等,既不用納稅人埋單,也沒有人要求實用性,可以為了純粹的美,甚至是娛樂而存在。可是170億美元的航太總署預算,抑或那60億美元的載人太空穿梭探索計劃,決不可單純為了美觀或具娛樂價值存在,再者,太空穿梭機的功用亦根本就不是這些。
月球基地非無意義
太空穿梭機將會是科技史上最昂貴,但也最無價值的錯誤,就像「雲杉鵝」般(SpruceGoose)*。不過,霍華休斯的飛機並沒有花費40億美元稅收,所以太空穿梭機退役的消息會如此受歡迎,也是為何大家支持太空計劃的重心重新導回興建月球基地的決定。
月球基地並非毫無意義。太空穿梭機在近地軌道的太空進行不知所終的旅程,但月球則是明確的目標。月球基地的建設工作,其實要等到人類登月滿半世紀,也就是2020年才會展開。未來幾個世代的人,將很難理解為何月球計劃要中斷這麼久。不過,對於反科技左派(Luddite)跟科學純粹論者來說,50年還不夠長,他們根本不同意興建月球基地。反科技左派長久以來都反對太空人探險,認為這是浪費資源,特別是當地球上還有這麼多惱人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我實在無法理解這些反對理由。地球究竟何時才能平靜?就算這個沉淪的世界有着無數爭端,也無法阻撓我們竭盡所能尋找那些美好、讓人興奮、高尚的事物︰諸如歌劇、高山滑雪、電影,儘管這些風花雪月無助解決任何社會問題。
今次計劃是要在月球建立真正自給自足的人類殖民地。當然,火星的條件比月球優勝。火星上可能有生物,表面甚至可能還有水存在。但最好的不一定最適合。火星太遠、太危險、太困難、太昂貴,我們恐怕還要花上一百年才到得了那裏。月球看似不毛之地,也許毫無利益可言,但可供人類學習如何在地球外生活,月球有可供開發的物質,以及觀測宇宙的機會。一個世紀前,南極同樣看似一無所有。人類起初去南極只是為了歷險,之後才轉為探索。後來南極科學研究(例如氣候變遷、臭氧層)所得到的具體成果,不僅遠超過科學家預期,且相當重要。
機器探險不及人類
除了反科技左派,批評重返月球最嚴厲的其實是純粹論者。他們講究科學,認為機械人探索太空更有成效。事實上,無人載具得到的科學成果,例如調查木星的衞星歐羅巴(Europa)表面的冰跟土星衞星泰坦(Titan)的碳氫化合物湖泊,都讓人感到振奮,而且一分錢一分貨,機器人探險收穫的確比人類自己出動來得多。不過,太空人仍有科學貢獻。人類可以靠着直覺和尋找模式,發現機器無法察覺的事物。想像如果是人類在火星上巡視,而不是設計精密的探測船,會有怎樣的可能性。
還有榮耀的意義。若你覺得漂亮的數學證題、優雅的芭蕾轉圈等,無數除了美得令人屏息之外並無實質用處的人類行為有其價值,甚至能振奮人心的話,那麼當人類成功在天神管轄的月球之上建立新生活,你心中也許會有所感觸。若你一點感覺都沒有的話,那麼請別把我即將說的話當成人身攻擊︰你對於當代現況真是一無所知。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CharlesKrauthammer
*由霍華休斯(HowardHughes)興建,只起飛過一次的八引擎巨無霸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