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鋒同志學習!」是毛澤東1963年3月5日給大陸老百姓發出的一個所謂的偉大號召。從那以後,內地人學雷鋒幾十年不輟。去年末,有一家內地安全套製造商在其包裝盒上印上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並配有雷鋒手持鋼槍的標準肖像,還加上另一句話「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這種明顯帶有揶揄、戲謔、嘲弄意味的創意,可以窺見「學雷鋒」的真實情況。
客觀講,所謂雷鋒精神有些是可以學的,有些就不能也不敢學了。比方說雷鋒的「螺絲釘」精神,說他要做一顆螺絲釘,「擰到哪裏在哪裏發光、閃亮」云云。這是不是過份強調了個人被動服從、永遠都被支配奴役的一面,使人成為一台精神機器,不要有任何個人主觀願望。人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如果都如此這般被別人或者某種政治力量主宰活着的話,那生命本身還有意義嗎?這是官本位、組織本位、政治本位的典型表現。一個人無非包含兩個方面:肉體和精神(思想)。如果人成為「螺絲釘」,那豈不是行屍走肉一具?還談甚麼民主、權利?
為人活還是想被虐?
雷鋒以「釘子」精神學習毛主席著作。假如人們都像雷鋒那樣,以「釘子」精神刻苦,更絕對不能採取批判的態度,囫圇吞棗般全部下咽毛澤東的著作;那人類的思想活動豈不成了幾個人的「思想霸權」,人類文明還能向前發展和推進嗎?還能像毛澤東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
雷鋒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並奉視此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我不能想像一個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地活着能有甚麼幸福和快樂。「毫不」、「專門」,是否強調到了極端的程度?一個人果真這樣一點都不為自己,全部為了別人活着,那他是否有被虐待的精神分裂傾向?
自私,基本上是人的本性,它與生俱來。在法制社會、法律的約束下合理追逐的大前提下,若人失去了追逐個人私利的本性,連一點個人欲望都不復存在的話,恐怕社會則不能前行而倒退無疑了。「萬類霜天競自由」嘛,毛澤東就是這麼說的。「競」是甚麼?就是要通過較量,然後實現自己的「自由」,說到底其動力源仍然是自私。
下級做了政治迎合
更值得思考的另一個問題:雷鋒本人到底是不是上面這段話所描述的那樣的性情?也就是說,此雷鋒是不是彼雷鋒呢?在內地那個特殊年代,給雷鋒寫材料的人是否做了政治迎合,或者是層層上報過程中,按照政治需求做了拔高和「包裝」,結果連被包裝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當時一個叫陳永貴的農民模範,竟然不可思議地當上了國務院副總理。你能說那是他的錯,他有政治野心嗎?那可就真的寃枉了這個樸實的老人!他淪為政治工具之後,也不知道彼時彼刻的他還是不是他本人。換一種視角來看,政治和文藝一樣,有明星就有fans,雷鋒如果真是他們所描述的「雷鋒」,那就只好這麼理解:他當時可能是毛澤東的超級政治fans,他的上述行為與今天那些歌星的超級fans類同,激動之下可能會失去理智。在我看來,雷鋒根本就是一個烏托邦式的政治雕像!
大陸自由作者 北方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