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戲名不好,但實在是一齣好戲。
這齣戲出人意表地分出兩個層次,初看是喜劇,再看是悲劇。
以為在看喜劇的時候,斯琴高娃叫人又愛又恨,但慢慢地,你對她憐憫起來,看到最後,憐憫轉成了一聲對人生長長的嘆息。
電影所述的故事,其實非常瑣碎,每個出現的人物都有可愛可笑可恨可憐的特質,生動立體,當這些人物被導演用綫串了起來,由零碎拼成整體,頓時就成全了一個悲天憫人的主題。
故事情節不在此累贅,進戲院看就是了。
想說的是,看這部戲的觀眾一定是兩類人。一類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觀眾,他們會為電影顯示出來的,現代中國生活中的荒謬而發笑和感嘆,會因為導演高明的表現手法而覺得電影精采。
另一類人,是生長在大陸,經過了「文革」前後的觀眾,如我。
這部電影在我們眼中,除了看到了銀幕上展現的中國現代生活,也看到了電影背後沒有明言的故事。
沒有明言的故事是「前因」,現在電影中看到的,只是「後果」。前因是一個毀掉了兩代人的亂七八糟的時代,只有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才明白戲中角色們為何會有如此荒謬的人生。那都是惡果。
在中國,許多事情不可明言,但要了解,了解了才知道,響亮的笑聲中,其實含着悲哀和辛酸。這才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最令人感動,最有深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