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醫護月來只查兩孕婦

口岸醫護月來只查兩孕婦

【記者陳沛冰報道】港府限制內地孕婦未經預約來港產子的新措施實施逾一個月,入境處及衞生署前線人員表示措施大致順利,衞生署由本月起,每月額外支付以十萬元計,聘請30名兼職醫護人員在口岸駐守,協助入境處為內地孕婦量度懷孕周數。但政府醫生協會指出,在口岸工作的醫生「冇嘢做,好得閒」,粗略統計至今只為兩名孕婦檢查,長遠需檢討是否派駐醫生當值;以免浪費公帑。

兼職醫生月薪5.6萬

由2月1日起政府限制沒預約產子,及懷孕28周或以上的內地孕婦來港,衞生署派出醫生及護士在羅湖及落馬洲口岸,朝九晚十當值,協助判斷內地孕婦懷孕周數。衞生署發言人表示,由2月1日起該署以合約兼職形式,聘請12名醫生及18名護士在口岸當值,每更有一名醫生及護士。根據該署刊登的廣告,兼職醫生時薪319元,若每日當值6小時,月薪可達5.6萬元。
政府醫生協會主席陳世炯表示,至今口岸醫生只為兩名內地孕婦檢查,其中一人是已在瑪嘉烈醫院預約產子的足月孕婦,過關時突然下體流血,醫生認為屬急症,立即召救護車送她往沙田威爾斯醫院治理;另一名聲稱懷孕未夠28周的孕婦,與入境處人員爭辯,於是由衞生署醫生檢查,確定她懷孕逾28周,她按入境處指示,自願返回原居地。另有一名入境者表示頭暈不適,由該署醫生協助治療。
陳世炯表示,對於口岸醫生「冇嘢做」感到有點意外,相信是政策成功,「如果得幾個個案需要醫生睇,係唔係值得勞師動眾派醫生去,值得檢討;但係如果冇醫生,啲孕婦可能唔驚,冇咗阻嚇作用」。
入境事務助理員工會主席吳庭喜表示,實施新措施後有「一單半單」懷孕足月,又沒預約產子的內地孕婦,「夾啱時間在口岸嗌肚痛」,成功來港產子,為兒子取得居港權。該處發言人表示,前線人員在加強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措施上沒太大困難,1月24日至2月15日期間,有2,064名懷孕訪客被邀請作進一步詢問,當中81人由於不同原因被拒入境,她們自願返回原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