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剛開幕,軍費的暴增已取代其他中國內政問題,成為國際輿論及網民關注的焦點。查閱歷年人大會議預算報告中的軍費預算和實際開支,可以發現:自1989年至今,每年的軍費實際開支都超出預算;軍費實際開支的增幅已連續19年超過一成;17.8%的預算增幅是20年來第二大,僅次於1993年的20.3%。
軍人減少 飯錢反加
值得關注的是,2002年胡錦濤出任中央軍委主席,自2003年至今,溫家寶內閣軍費預算總額高達12,771億元,是1998至2002年朱鎔基擔任總理時期軍費預算總額6,003億元的2.13倍。
中國政府每次為軍費暴增解畫時,總是強調三大理由:一是吃飯預算,即提高軍人伙食標準及收入水平;二是補償增長,因為1979至1989年軍費持續減少;三是經濟增長,水漲船高,軍費只是「適度增長」。
其實,這三大理由,半是謊言,半是強詞奪理。先說軍人吃飯預算。1997年、2002年,解放軍先後宣布裁軍50萬人、20萬人,軍人由約300萬減至230萬人,但軍費預算從1997年的806億元,至今反而增加了3.3倍,軍人豈非個個吃成超級肥佬?
GDP增幅遠不及軍費
其次,所謂補償增長,是槍桿子挾持政府的表現。1979年以後軍費的減少,正是因應鄧小平提出的黨政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的戰略改革。自1989年以後,軍費連年暴增,難免令外界質疑,老鄧的經濟建設中心論是否繼續有效?
第三,所謂水漲船高,純屬渾水摸魚。國內生產總值(GDP)1997年是74,772億元,至去年為209,407億元,增加了1.8倍,遠不及軍費增幅。也難怪網民質疑:「甚麼時候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預算?」
胡錦濤、溫家寶主政後,軍費連年暴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討好軍方,穩定統治權。兩人與軍隊淵源太淺,要拉攏軍隊,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滿足軍方提高收入和生活水準的要求,滿足軍方持續研製和採購先進武器的要求,哪怕這些要求已超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準則、超乎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