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偉駿報道】去年工程開支達34.8億元的建築署,編製的《工料估價表》(ScheduleofRates)收錄了3.9萬項工程項目價格,一直是政府維修工程招標時給承建商的參考定價。不過,有業內人士揭發估價表定價平均高出市價30%至40%,最新版估價表更大幅調高定價,加幅由約23%至46%不等,以致批出工程價格偏高,批評建築署枉花納稅人血汗錢。
承接政府維修工程的建築商,現時會按《工料估價表》內各工料價目而決定出價金額。從事建築行業的Paul過去承接過建築署不少維修工程,他說署方在編製《工料估價表》時一般會「估大咗」,例如球場地台油「Courtmaster」連工包料,市價是每平方米50元,但《工料估價表》竟然要145.2元,是市價接近兩倍。
他認為建築署定價過高,製造巨大差價導致標價不合理,承建商從中獲利更豐,承建商又可將工程判完又判,仍取得高額利潤。
免判上判刻意抬價
有承辦政府工程的業內人士指,建築署編製《工料估價表》前會先向物料供應商搜集價格資料,供應商報價會鬆手,故建築署定價多數偏高。同時,建築業內有判上判制度,政府明知承建商會將工程再判出去,為免二判、三判或四判無利可圖而拖欠工人薪金,所以刻意將各項價目定高些。
在最新一版的《工料估價表》,多項價目均大幅提升,由約23%至46%不等,以Tennislife地台油連工包料為例,舊版定價110.8元,但新版竟增加至161.5元,升幅近46%。建築署發言人表示,舊版的《工料估價表》由03年3月底沿用至今,將於下月一日正式採用新版《工料估價表》。發言人表示,估價表內一切定價均是連工包料,除了材料,也計算了工人與機器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