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場馬拉松不但要戰勝自己,還要與天氣和擠迫的人群較勁。全城哄動的第11屆渣打馬拉松,昨日在濕熱環境下舉行,破紀錄的43,000多名報名跑手,有5,800多人臨陣退縮;參賽者中,有逾6,000名跑手中途不適打破歷年紀錄,其中35人須送院,1人危殆。由於人數眾多迫滿賽道,西隧成為人撞人的重災區,搶路、攝位、鬆踭等混亂情況不時出現,有跑手要求大會明年限制參加人數。 記者:譚暉 黃偉駿 林社炳 周志鴻
天文台表示,昨早5時至中午前的馬拉松比賽時段,濕度維持90至95%,溫度則介乎攝氏21至22度。37,438名落場比賽的長氣袋,雖然氣呼呼兼大汗淋漓、堅持跑畢全程,但也有6,200多名跑手不適、抽筋、有水泡、需要包紮傷口及冰敷等,由醫療輔助隊協助,無緣見到終點。
五人留醫 一人中暑危殆
去年比賽有1人猝死,昨日的比賽又生悲劇,有35人要送院,1人危殆。傷者分別送往灣仔律敦治、西區瑪麗及葵涌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救治,迄深夜仍有5人留醫。由於比賽終點在灣仔金紫荊廣場,灣仔律敦治醫院接收最多不適的跑手,共有16男7女,他們大多數是頭暈、抽筋及跌倒擦傷,部份需要輸氧氣協助呼吸。
在留醫的跑手中,28歲的梁姓男跑手情況危殆。據他的友人指出,他參加10公里賽事,因為中暑暈倒送院,有發燒及心跳不正常情況,其後更神志不清,在律敦治醫院深切治療部大吵大嚷,騷擾其他病人,醫護人員用布帶將他綑綁床上。
另外,在律敦治留醫的姓冼(25歲)及姓尹(43歲)男跑手情況穩定,姓崔(42歲)女跑手情況滿意。在瑪嘉烈醫院留醫的姓朱(28歲)男跑手也情況穩定。
西隧混亂 有人鬆踭攝位
醫學會會長蔡堅解釋,濕度太高會減慢跑手散熱速度,影響呼吸與加速新陳代謝,大大消耗體力,「就算天氣唔係好熱,如果散唔到熱都會中暑、頭暈同抽筋。」
另方面,大會的安排也遭跑手詬病。有半程馬拉松跑手指,剛起步的「半馬」跑手在西隧內遇上跑10公里的人群,為爭賽道,有人鬆踭、攝位,「有時都幾危險!」他說,不少人抱遊玩心態,「有人中途停低影相、有人慢行同朋友傾偈」,令比賽變成嘉年華、又像百萬行。
現場所見,個別跑手急於完成比賽,與他人發生碰撞,有人大叫「唔好撞!」也有跑手事後在討論區上狠批大會安排混亂,指賽道不足,西隧更是人撞人重災區,要求明年限制參加人數。gloriahehehe在香港討論區怒斥,「我俾人迫到差啲暈低,去到西隧仲死,見到啲女仔成班打橫喺西隧口影相先最嬲!我以後都唔會再玩渣打。」領回行李處也一度出現混亂,部份跑手呆等一小時仍未領取行李而出現鼓譟。
翳熱沒風 「未夠班」捱不住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已連續兩年為大會設計供水站位置。他昨日表示,今年中途不適的跑手較去年激增,除了與總報名人數增加有關之外,也因為多了一批準備不足及實力較弱的跑手參賽。他指昨早11時過後,當溫度開始上升,又沒有風吹,一批「未夠班」的「全馬」跑手在出了西隧後便相繼抽筋及感到不適,估計有超過2,000人,「馬拉松一般要訓練6至9個月,馬拉松起源都係紀念古代一名跑到斷氣嘅戰士,證明如果唔備戰去跑,隨時猝死!」
對於西隧吃力難跑兼人多擠迫,他又說,在隧道內賽跑講求極高的心理質素,因為當隧道擠滿人時,跑手所看到的只是前面的跑手與隧道牆壁,心理壓力頗大,「有外國跑手對我講,跑西隧一段係好大挑戰,如果備戰不足,問題更大。」醫療輔助隊則指眾多跑手不適,相信與西隧空氣不足有關,賽後會檢討。
全程馬拉松男女子公開組的冠軍,分別由肯雅選手卡馬及雅嘉查包辦;至於半程馬拉松的男子壯年組,由日本選手坂中申作奪得冠軍,著名盲人選手尹約基屈居第三,女子壯年組則由瑞士選手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