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 - 彭浩翔

地球儀 - 彭浩翔

從小到大都覺得該擁有個地球儀。小時候看電影,所有成功人士家中都有地球儀,或在窗前放支天文望遠鏡。當然要是你家望出去是甚麼駿景豪庭、擎天都會,那望遠鏡就免啦,但地球儀令世界盡在舉手可觸及之內,逐漸培養出小孩對世界的基本認知,日後思考格局也自然不會困在鯉魚門之內。
地球儀大小,該跟籃球相若。要是太小,就無法仔細列出地理環境。當然地球儀上不該只有國家的顏色分界。所謂國界,都是人類自我界限。要是把這樣的一個地球儀送給小孩子,世界對他們來說,只有一個個管治區域,加上國界會跟年月、政治力量的角力而有所改變。更重要的,我們需要認識這地球的大環境,該看哪條是河流,哪裏是山谷,哪區是森林,哪兒是沙漠。地理上的認知,比認識國界更為重要。但畢竟現在許多小孩,連不同國家的首都都唸不出來,有些甚至以為巴西首都是里約熱內盧,澳洲的是悉尼,加拿大是溫哥華一樣──其實對華人來說,溫哥華差不多是加拿大的首都。
曾經在意大利一間天文古董店裏,看過一個有近三百年的地球儀。它用齒輪旋轉,地球儀外還裝有月球及一個蠟燭台的位置。當那蠟燭點着,就代表太陽的光源,地球和月球圍着它公轉自轉,這樣就可顯示月球怎樣影響着地球表面的光暗,只可惜那價錢實在太貴。有點後悔當時沒有即場把它買下來,畢竟這是人類智慧累積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