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說,為配合內地股市的供求調整,中國監管當局鼓勵及希望國企多考慮留在內地A股市場上市,不屬國企級的金融機構或民企擬遞交上市申請時,當局會要求發行必須具有A股成份,若以A+H模式上市,H股不應多於A股。初步構思是,集資額在10億美元以內的金融機構或市商銀,中證監也希望它們盡量只考慮留在A股市場上市。目前以A+H模式上市的企業,僅去年上市的中國銀行(3988)及工商銀行(1398)。
【本報訊】引入大新銀行(2356)為策略投資者的重慶市商業銀行,月初邀請投資銀行入標,競投其上市的主承銷商位置。該行原本希望下半年在港上市,集資2至3億美元,但若根據內地監管機構的意願,重慶市商銀若要上市,可能要留在A股市場。
至於民生銀行,消息人士說,只要民生的H股定價合宜,相信該行上市計劃的阻力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該行已在A股掛牌,不存在內地監管機構近日鼓勵內地企業上市時須盡可能先考慮A股或同時發行A+H股的問題。
根據投資銀行從監管當局了解,尚未向中國證監會遞交申請的企業或金融機構,若尋求上市,計劃必須包含A股部份;若採取A+H股形式發行,兩者的發行比例盡可能不應相差太遠,而H股比例亦不可多於A股。至於集資規模較小的機構如市商業銀行,若集資目標是10億美元或以下,則鼓勵盡可能留在內地市場發行。
籌10億美元以下留A股
新政策對於「排隊」今年來港上市的其他非國企級銀行,原來籌備的上市設計如集資目標、A股H股分布等,均可能受影響,並要重新規劃。內地監管當局希望民企先留在A股上市,是希望透過增加新股供應,令內地過熱的股市可以降溫。
市場指北京銀行最有可能成為本港上市的內地首間市商銀,緊接中信銀行後登場,該行於去年底邀請投行入標競投主承銷商,市場傳聞高盛、美林及中信證券已獲選中,摩根大通則擔任北京銀行的財務顧問。北京銀行擬在中港兩地上市,集資約10億美元或以上。
另外,積極爭取於4月中在港滬兩地發行A+H股、集資額約28億至30億美元的中信銀行,消息指最快可能在本月15日進行上市聆訊,但具體日期仍待最後排期確定,現時目標仍然是爭取3月底展開巡迴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