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美股走勢如坐過山車,3大指數開出不久,道指便插水超過200點(1.8%),標普500則勁跌25點(1.7%),而納指更急挫近60點(2.4%)。市況慌張程度有如戲院失火,個個搶先奪門而出,以免被燒死甚或踩死。
豈料近中午時分,彈出個出人意表地強勁的2月份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由1月的49.3急升上52.3,重回至擴縮臨界線50之上,為市場好友帶來推高股市之藉口。這一反擊果然奏效,3大指數隨即大幅反彈,收市時追回不少失地,分別縮窄跌幅至0.26%至0.49%不等。如此大上大落,做錯邊不難被摑到似豬頭。
金磚四國股市面目全非
話明丁亥係豬年,仲要係金(融)豬,市場若不呈大波動,又怎會有那麼多豬頭應市,別以為光是美國有此波幅,歐洲3雄何嘗不是漲銳退速?英國富時、德國DAX和法國CAC指數在美股開市急挫拖累下,全部大幅滑落約3%,雖然收市僅跌1%左右,不少投資者已被嚇至魂飛魄散矣!
新興國家中,如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股市日來已跌至面目全非,部份如希臘、烏克蘭、土耳其等,更是四腳朝天,後者3日跌近10%,大摩MSCI新興國家股市指數由2月26日至今已跌去6.3%,跌幅暫時雖比去年5、6月間小,但是否已喘定,還是會再跌?看形勢似乎尋底的機會較大。
股市風起雲湧,怎可以不評?不過筆者日前指是決策者照妖鏡的經濟數據卻不可不提。剛公布的1月核心消費開支指數上升0.3%,是8個月來最大升幅,按年升2.3%,又再偏離決策者心目中上限,加埋那個升2.7%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這通脹下降又怎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