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高峯期臨近,股價變數及波動性因而增加,這因素亦反映在2月份股票掛鈎投資(ELI)的趨勢當中。從掛鈎股份對象,以至投資期及工具的佔有率變化,均顯示投資者正傾向以短期收高息為目標。
看漲和可贖回ELI比重的轉變,是2月份ELI市場較顯著之變化。曾幾何時,可贖回ELI的比重曾超越看漲ELI,但近期看漲ELI的佔有率,卻高達2/3,可贖回ELI則為餘下的1/3。
落後重磅股成主流
細看看漲ELI的投資期分布,以較短期的三十多天比重稍高,可見市場近日正透過短期收息工具,作為業績期前後的入市策略之一。
由於現階段投資這些三十多天期的可贖回ELI,到期時約為除淨期附近,這或多或少顯示出部份投資者以看漲ELI作為間接收息的工具。
就掛鈎對象而言,一些落後的重磅股漸漸被ELI投資者留意,好像滙豐控股(005)便同時成為2月份看漲及單一可贖回ELI的主流掛鈎工具。
滙控股價從高位調整達3個多月,調整幅度逾1成,跌勢中已反映了不少負面因素,令部份ELI投資者再次以此股作為收息對象。
在2月份的看漲ELI中,掛鈎股份以建設銀行(939)比重最高,達12%,其次為滙控及和記黃埔(013),各佔11%和8%。至於一籃子可贖回ELI的掛鈎對象則與其餘兩者頗為不同,冷門股份像中國鋁業(2600)和江西銅業(358)所佔比重均較高。
註:上述ELI數據截至2007年2月28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