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警告:棉花棒撩挖越塞越入<br>學生耳垢堵塞變弱聽

醫生警告:棉花棒撩挖越塞越入
學生耳垢堵塞變弱聽

【本報訊】耳聽心言基金昨公布在一間中學進行的學生聽力調查發現,在32名未能通過聽力測試的學生中,有8人因耳垢阻塞影響聽覺。有耳鼻喉專科醫生提醒,用棉花棒或耳挖撩耳,或會弄巧反拙將耳垢塞到耳道深處。
耳聽心言基金去年9月為葵涌獅子會中學的327名學生,進行一項3分鐘自我聽力檢測。接受檢測學生只要在7條問題的任何一題回答「是」,便可推斷該名學生有65%機會患有弱聽。受測試學生當中,有18%共59人的耳道,有不同程度的耳垢。其中有8人因耳垢阻塞影響聽覺,但經專科醫生處理後,大部份可恢復正常聽力。
耳聽心言基金本地服務委員會召集人鄧樹安解釋,聲音經過耳道,震動耳膜,將波段如電流,經神經系統傳送到腦。若耳垢阻塞了全個耳道,便會阻礙聲音傳送,減弱聽力,影響聆聽及學習。特別是東方人的耳道較西方人狹窄,經常會有掏耳習慣,例如用棉花棒或金屬耳挖清理耳道,只會將耳垢往內塞,有可能感到耳朵阻塞脹滿,耳內有異物搖晃聲音。

應讓耳垢自行排出

他指出,正確做法是讓身體機能自行將耳垢排出耳道,如發覺聽力受阻,應找專科醫生檢查。
此外,有24名即7%非因耳垢影響但未通過測試的學生,需轉介接受進一步檢查。調查又顯示,67%學生用耳筒或耳機聽音樂或玩遊戲,23%更每周聽20小時以上。
鄧樹安指出,一般聽力正常者,應可聽到0至25分貝的聲音,20分貝聲音相當手錶秒針跳動聲。受測試學生中最嚴重的是單耳中度感音性失聰,聽覺不清楚或聲音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