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不諱言一旦自己撒手塵寰,辛普森可暫時接掌投資總監一職,畢菲特如此信任辛普森,皆因兩人的投資哲學相近,而且擁有令人欣賞的才智和品格。
「不用再找,就是他」
辛普森1936年生於芝加哥,在俄亥俄韋斯利恩大學(OhioWesleyan)主修會計及經濟,並於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取得經濟碩士學位。
1969年基金最受追捧的時期,他加入專營增長基金的洛杉磯ShareholdersManagement,隨即遇上熊巿,上了重要一課,學習到投資時必須考慮估值及增長的重要性。
1979年蓋可(Geico)保險公司聘請投資主管,主席小伯恩(JohnJ.Byrne,Jr.)篩選出辛普森入最後四強,畢菲特與辛普森面試後,隨即致電小伯恩說:「不用再找了,就是他。」畢菲特一眼看中的,是辛普森與他英雄所見略同的投資哲學:集中投資幾隻有價值的股份。辛普森的理論是,「我們永遠不會清楚知道多達100間公司的狀況」,因此他在1996年將25億美元(195億港元)投資在七隻股票上。
辛普森的五個投資原則,包括獨立思考、投資在高回報行業、即使是好公司,亦只用合理的價錢買入股票、長線投資、不要過度分散。
畢菲特認為,性情不好會令一個聰明人無法發揮所長。但辛普森的情緒與他一樣十分穩定,令腦筋能理智、順暢地運作。巴郡副總裁芒格(CharlieMunger)指出,辛普森和畢菲特一樣,將大部份精神及時間用於思考及閱讀,而非拉關係或做交易。
美國Wallstrait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