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玲玲第一次炒股蝕入肉

麥玲玲第一次炒股蝕入肉

方向問題令堪輿學家麥玲玲成為新春話題,但她仍抱着大無畏精神,繼續接受訪問,不過說到投資理財,她就保守得多,現金佔投資組合八成,即使投資股票、基金,都以大藍籌,及有利好因素支持的中國基金為主。如此穩陣,因為她算過自己沒有「偏財運」,兼且深信「輸錢皆因贏錢起」。

電盈股票當牆紙

麥玲玲第一次學人炒股是87年,當時股市暢旺,她眼見身邊不少師兄都有斬獲,便以萬多元入市,豈料這邊廂入市,那邊廂就出現股災,結果第一次就鍛羽而回。
她說,「當時入息只有幾千蚊,蝕咗萬幾蚊,已經蝕到入肉。」她回想當年,自己仍在上玄學班,有個師兄在她入市後說:「人人入貨之時,就是跌股之日」,結果一語成讖。
雖然蝕到入肉,但麥玲玲仍未知驚,第二個大教訓,來自8號仔電盈,這次多少與當時任職電盈的老公有關。麥玲玲在電盈5合1前,斥資約10萬元,以每股14元買入電盈(以5合1計,即約70元),當作支持另一半,誰知入貨後,電盈股價一直插水至今,她亦坐艇至今。
麥玲玲笑說:「反正都蝕咗咁多,寧願將手上的8號仔當牆紙貼,紀念兼警惕自己,都不會放售這批電盈。」
經過兩次「慘痛」教訓,麥玲玲現時投資股票只揀大藍籌、大企業,如滙豐、宏利、地鐵、盈富基金及和黃等,而且不會經常入市,每次投資金額亦不會超過10萬元。即使如此謹慎,仍偶有失手,如數年前,她以105元買入和黃,近期才返回家鄉,她又曾在79元買入滙豐,但89元已沽售,貫徹沒法在股市中賺大錢命運,唯一例外只發生在宏利身上。
她說,80年代開始在宏利保險投保,當時每份保單都會獲發紅股,單是這批紅股已價值數十萬元,當宏利上市後,她又在160餘元水平增持,現時手持多少股已經記不起,但全部用作收息不賣。

手持現金感安全

麥玲玲直言:「見得太多大上大落,所以有現金在身邊,才會感到安全。」她的現金只存在發鈔銀行,因為夠大夠穩陣,理應不會擠提倒閉,但她怕港元與美元突然脫鈎,所以將30%現金兌換為美元存款,又在其中一間銀行開保管箱放數十萬元現金,連家裏夾萬也放上十數萬元現金,總之要做到隨時隨地有錢在手。
她笑言:「銀行戶口少過二、三百萬,便會周身唔聚財,按揭最高只會造五成,就連身上的八達通,餘額不足500元,便會即時增值。」此外,經常往返內地為客睇風水,她每次收到人民幣酬金,都會一次過帶返香港存入銀行靜待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