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映的電影之中,必看的要數《英女皇》(TheQueen)。女主角海倫美蘭絕對的個人表演,將英女皇栩栩如生展現觀眾眼前。
電影以首相貝理雅上任序幕,接着就是戴安娜在巴黎撞車身亡,英女皇一身貴氣,包裹住了皇室的內憂外患。懦弱的兒子,莽撞的丈夫,惹事的兒婦,群情沸騰的國民,世界的輿論,不慍不火之中,卻又讓人感覺到細膩的情緒波動,既是威嚴的一國之君,也是慈祥的祖母,堅持皇室秉承的尊嚴,又要強抑心中的悲哀,絲絲入扣,徘徊在皇者和凡人之間。一句「notatall」,迴蕩在白金漢宮寂寥的空間,有說不盡的餘韻,說不盡的愁。
戲中演的人物,今天都活着,菲臘親王,查理斯王子,貝理雅首相夫婦,還有首相府的一眾幕僚,選角很好,特別是演菲臘親王的演員,以前演過《寶貝小豬嘜》裏那個澳洲豬農,由豬農跳躍成皇夫,動靜言語竟有相似之處,令人會心微笑。這樣的電影,事前不可能跟英女皇打過招呼,也不用送檢審查,編劇手上有的都是資料碎片,要把碎片拼湊起來,少不得加上自己的膠水,許多情節,只能大膽假設,不可能再小心求證,民主國家萬歲!
英國的小報說英女皇是海倫美蘭的影迷,收藏了她主演的許多電視片集,又傳說她得了奧斯卡獎之後,女皇請她回國之後,喝一個下午茶。這杯茶是值得請的,因為任誰看了這部電影,看了海倫美蘭的演出,都會喜歡英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