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教徒? - 鍾偉民

這算教徒? - 鍾偉民

年初三,一個十六歲香港女孩,隨母親進入金沙賭場,拉老虎機,拉出了七十四萬;然而,賭場不肯派彩,理由是:未滿十八歲,不得進入賭場。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出面調停,要賭場賠錢,理由是:賭場有責任不讓十八歲以下人士進入,但沒有履行責任;女孩入了賭場,沒有使詐,用真金白銀去「博彩」,贏了,賭場不應該不派彩;而且,未滿十八歲而輸了,賭場,不見得會把錢退回。
這當中牽涉的,是法律問題,是法例是否清晰,執法是否嚴格的問題;更是法例不清晰,或者執法不嚴格,這筆錢,該由誰支付,或由誰決定不支付的問題。誰是誰非,我不感興趣,不想探討。
我要窮究的是:為什麼澳門的法律問題,香港的亞洲電視,會在三日後的晚間新聞,請一個面目猙獰的香港男人,發表似乎屬於道德範疇的意見?
這猙獰男人,據稱,是一位教徒,代表一個團體,職銜是總幹事,講的是道德,出現的場合,是電視新聞節目。我對這一堆東西,以及這一堆東西構成的「互動關係」,非常費解。法理尚未清晰,但教徒一開腔,就幫賭場說話,大意是:這七十四萬,當然不應該賠,不可以賠,因為,這等於助長賭風,鼓勵年輕人賭博,如果賠錢……就起不了阻嚇作用!
一堆重播了幾十回的廢話,結語,又是「起不了阻嚇作用」!為什麼那樣的熱愛「阻嚇作用」?
首先,我質疑這東西,算不算是個教徒?聖經,博大精深,但重點,是講「愛」,是教人行「善」,我相信,沒多少真正的教徒會反對。神愛世人,我相信,也不是用「阻嚇作用」去愛。耶穌讓人打了左臉,把右臉也送上捱揍,我相信,更不是為了要製造「阻嚇作用」。神說,要愛你的敵人。人人像這位「教徒」一樣,囂而且惡,用「阻嚇作用」去「愛」敵人,我相信,所有教徒,必然會變成布殊,變成魔鬼。
連敵人,也不該用「阻嚇作用」去愛,何況,那只是賭徒?「教徒」身份成疑,那一嘴的「道德」,也不見得,是真的道德。(《大疑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