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物語:投資100萬 收入300元 - 袁彌明

袁氏物語:投資100萬 收入300元 - 袁彌明

昨日,孫柏文兄有要事在身,又剛巧我想同大家分享一個經歷,所以今日柏文兄讓了這個在方卓如先生隔籬的版位給我。
話說日前獅子山學會搞了一個午餐會議,邀請了施永青先生作主講嘉賓。為表尊重,我特意挑了西裝外套及高踭鞋赴會。經過一輪集合歷史背景、統計資料、各人觀點和立場的房屋政策討論後,我帶着一些得着和疑問趕到銅鑼灣,去會一位來自不遠方──深圳的朋友,一盡地主之誼,也為了促進本地旅遊業,所以帶她吃喝買東西。冇錯,我作了一次「零團費」的嚮導。
我先帶這18歲小妮子買電話卡,吃章魚丸,去許留山,接着直闖連卡佛,橫掃大半化妝護膚品專櫃,帶着十幾廿支「乜」膏「物」霜,重得要命。再沿着時代廣場的扶手電梯,逐層攻陷。時裝、皮鞋、手袋,一件她都不能少。然後繼續直搗百老滙買手機、相機。此時我那雙踩着高踭鞋的腿已痛得失去知覺,小妮子卻嚷着要我幫口講價,將大陸的「圍毆」零售議價文化在銅鑼灣落實。
講了兩講,Sales哥哥沒好氣的說:「袁小姐,我認得你,不過真係冇得平喇。」面紅耳赤的我等不及她結賬,已拖着那十幾斤重的「零團費戰利品」到店外去。

複雜網頁介紹「身遊使」

為本地旅遊業出力,狼狽得像個「咕喱」的我,偏偏在前往晚膳途中分別碰上五個朋友,四個是男的,未婚。
迴轉壽司店未到7點已大排長龍,那雙快不屬於我的腳教我求其找另一家頂檔。之後的一天一直在拉肚子,是這原因吧。最後回到家中,幫荷包結數,發覺做嚮導都要花上300元。
我這個「咕喱」旅遊大使,自問為了服務遊客,身體力行,出錢出力,可謂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不過,我想一定有人笑我笨,話其實有一班人舒舒服服坐office,發明新服務,都自稱一樣可以促進旅遊業。
話說旅遊發展局推出了一項打電話問旅遊資訊的服務,叫做「隨身旅遊大使」。相信大家得悉它的功能之後,都會同意我為他改的簡稱──「身遊使」。旅客只須於指定地點購買一張價值60蚊的電話Sim卡,便可以72小時任打*454,聽景點、購物、飲食等資訊。注意!這張Sim卡並不支援撥出或接收本地及國際長途電話,亦沒有「冧巴」。旅客使用時是要將自己原先的電話Sim卡拿出來,換入這張「身遊使」Sim卡,方可使用。
想了解多些「身遊使」的服務,可以到旅發局網站去找。「身遊使」的首頁要用上Flashplayer,查詢購買地點要開pdf,簡直就是下五載、開六檔。原本簡單不過的服務何以弄出個複雜的網頁去介紹它?看此網頁,旅客不如直接從網上找旅遊資訊?

半年賣出五大張Sim卡

整個網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FAQ(常見問題),問道誰人應該使用「身遊使」和「為甚麼要使用身遊使」。我們平民百姓或許會想不出答案,但旅發局竟然可以。當然,答案是有,不過最能形容他們答案的詞彙,就必定是柏文兄常常掛在口中──「膠」,這個字。
這個「身遊使」產物,原來花了納稅人100萬元去研製。說到這裏,大家應該對旅發局每年花上幾億元有些眉目了吧。「身遊使」的效用有多大,到底有幾多人受惠?「身遊使」最讓大家發怒必定是這一環,聽說半年來只賣出五大張Sim卡,盛惠300元,大家要記得300元不是盈利,是topline,是revenue。用100萬元投資去換取300元的收入,這就是我們的旅發局。反觀「咕喱零團費」旅遊大使,以300元為香港帶來了兩萬元收入,可有一日能以促進旅遊業之名,申請數億元納稅人血汗錢來補貼?
最後,大家如果覺得自己血壓偏低,需要稍作刺激,可以用自己的本地流動電話隨時打*454。聽聽這用100萬元鑄造的傑作,包你聽到一肚火,你話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