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米蘭得了奧斯卡,彼得奧圖卻獨自憔悴,做一個演員,是很難為的,一時的風光,卻有半生的委屈。
還記不記得《新鐵金剛智破皇家賭場》裏那一場牌局的戲?主角丹尼基格,跟壞頭頭的對賭,一張賭桌上,還有別的陪客。那場戲裏,坐在一旁的還有一個中年的亞裔女人,也拿着一手牌。戲當然不在她身上,焦點在正邪兩角色的對抗。每一局,她都「冚牌」,她是陪襯占士邦的一個閒角。
然而,編導為什麼找來這樣一個亞裔女演員來演這個閒角?這裏面就有點文章。
她名叫周采芹,是京劇演員周信芳的女兒,在英國投身戲劇生涯,演過舞台劇《蘇絲黃的世界》。
四十年前,她是第一個華裔的「邦女郎」,在《鐵金剛勇破火箭嶺》的開頭,占士邦在香港,與一個美少女在牀上胡混,忽然她從枕底下掏出一把手鎗,一躍而起,房間外衝進幾個惡漢,向牀上半裸的占士邦開鎗。
四十年後的新占士邦電影,編導把她找來,讓她在賭場演一個陪客,很明顯,這樣的安排是一個典故,細心的觀眾和占士邦電影的收藏專家一眼就會看出來──四十年過去了,從前的邦女郎,今天年華老去,變成一個閒角,如此巧妙的卡士細節,表現了一股諷刺的蒼涼。
電影也有典故的。典故分為「古典」和「今典」兩種。引用古典,還容易懂,像孫悟空、豬八戒、火燄山的鐵扇公主一類角色,因為經典名著的人物和地點,只要有一點教育修養,都知道一點底蘊。
但「今典」卻不同,是一個小圈子裏的人事八卦趣聞,用在創作裏,明白的人非常少。例如:李商隱的許多首無題詩,為什麼隱晦呢?「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表達的是什麼?其中有可能用了那個時代的「今典」,如果李商隱有一個丫鬟,叫做明珠,如果當年李商隱送給她一塊玉,侍婢的地位低,明珠的名字沒有在史書上記錄下來,後世湮不可解,就變成了「今典」。
新鐵金剛裏的周采芹,也近乎「今典」,因為記憶的斷層,因為青少年對四十年前的事茫不可知,一個女演員一朝春盡,她從前是嬌娃,今日是中年的老太太,無奈地在賭桌上陪賭,又默默地退下去。這是一門殘酷的事業。得到奧斯卡女主角獎,沒有人真正懂得那個小金人後面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