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伊始,有人歡喜有人愁!本港3個體院「精英項目」田徑、網球及保齡球,因運動員成績未達標,面臨被踢出局,兼各自失去每年數百萬元資助的危機。〈體壇放大鏡〉探討這班正處十字路口的精英「死因」,是否與一成不變的評分準則有關。記者/攝影:徐嘉華
田徑
精英項目得分:7.5分*
下月底將屆滿兩年寬限期的田徑,近年雖有鄧亦峻勇奪05全運會200米跑銅牌後,又拿下同年室內運動會60米跑金牌,但孤掌難鳴。田總首席副主席李志榮坦言:「計分法是死的,應用人的智慧去演繹。中國這大國,04年雅典奧運才出一個劉翔,體院的評分準則是否應因時制宜呢?」
李志榮續稱:「田徑是所有運動的基本,無論在學校或社區活動,都不可或缺。另外,田總3年前斥資約30萬元成立一支逾100人的田徑隊,為09年香港東亞運奪牌鋪路。若被踢出局,以前做的都白費了。」
*「田徑得分者」包括成人組鄧亦峻、溫健儀,青少年組梁巧詩及女青接力隊
網球
精英項目得分:8.5分*
曾進出「精英項目」的網球,今次致命傷是數名培訓多年的球手到海外留學(包括洪立熙、許卓為及施馬田),缺席05全運會、東亞運及06亞運會等高分比賽。
網總會長徐錦翔說:「要培養好的網球手,動輒十年八載,比賽回報又不吸引,每年流失不少人才。體院計分外,是否也應考慮我們的處境,加上網球在香港是受歡迎的大項。」像本月維園的「亞太區台維斯盃第2組」初賽,香港由已退役的汪穎麟及半退休的余曉東充任,最後敗陣而回。*「網球得分者」包括成人組余曉東、洪立熙/林寶權、青少年組陳詠悠及施馬田
保齡球
精英項目得分:8.75分*
現有13個「精英項目」中,約於02年最後加入的保齡球,首次遇上未夠分情況;保總現正就一項未被列為評分準則的「05世界運動會」(女將馮雪儀獲女單第4名)進行上訴。保總主席馮劉掌珠說:「世界運動會早於81年已開始,4年1次,水平十分高,可惜卻未被列入評分準則內。」雖然仍有兩年寬限期,但由於這兩年高得分的保齡球賽不多,成人組獲取分數難度已很大,再計算兩名青少年球手的成績更如百上加斤;難怪馮太說未來兩年,路更難行。
*「保齡球得分者」包括成人組胡兆康、男子組團體、青少年組胡兆康/張振中及曾柏期
後記:「一刀切」合理嗎?
上述3個總會已於本月初就分數問題上訴,結果下月公布。事實上,體院推出「精英項目」逾10年,亦見成效,去年多哈亞運更創新高奪得6金12銀10銅(9成是精英項目);只是特區政府每年撥出約6千多萬元投放於13個「精英項目」,有關部門在釐定標準時,是否應審慎了解各總會的不同需求和處境,而不是「一刀切」以同一評核準則「判決」13個項目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