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桃花扇》(青春版)的謝幕,是觀劇以來,最感動的一回。
香港藝術節江蘇崑劇院這演出,座無虛席。崑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戲曲六百年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婉麗、優雅、嫵媚,令人如癡如醉。濺血點染而成的桃花扇再現,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歎。絳唇翠袖癡兒女,終成入道夢醒人──箇中世相,在《南都繁會景物圖卷》那隱約的永樂南京景象前,又唱了一遍。
二月二十五日是難忘日子。那天請了小思老師和敏慧看戲,與導演田沁鑫共聚,小思聊到蕭紅的骨灰,和田曾執導過蕭的《生死場》。忽提到仙姐,我靈機一觸,不知她會來看這劇最後一場嗎?……努力安排,仙姐到了!
劇終,各行當指導老師,領着平均年齡才不過十八歲的一眾演員謝幕,「小孩」們向老師行禮致謝。一番寒冬苦,把手育新人,薪火相傳實在動人心弦。
夜宵,仙姐和當年演小生侯方域的石小梅老師並坐,翻看《帝女花》場刊(永遠執禮甚恭的阿嗲細意佈菜)。兩樹奇花的盛會,在花花世界中,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