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去年錄得6.8%經濟增長,較政府預期的6.5%略高,已維持連續八年的升勢;本地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簡稱GDP)達14,723億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21.47萬元,升5.8%。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預期,今年經濟增長約4.5至5.5%,而未來五年的中期增長則為4.5%。 記者:周燕芬
目前市場預測,今年本港的經濟增長幅度由4.8%至7.5%不等,故政府的估計屬市場的低位。
通脹方面,由於本地生產力持續改善,去年仍保持在2%的較低水平;今年預期會回落至1.5%。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解釋,是因為公屋減租、學前教育學券計劃推行及退還差餉等預算案提出的一次過措施影響所致。至於其後四年,政府估計會在3.5%水平。
預料今年通脹1.5%
去年本地私人消費開支達8,609億元,較前年增長5.1%;而政府消費開支1,233億元,微升0.3%;出口總額為246,734億元,升10.2%,當中轉口為23,286億元,升10.7%,港產品出口微升2.3%至1,388億元。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內地經濟持續蓬勃增長,會繼續帶動亞洲經濟,而美元弱勢亦有利本港出口;此外就業情況不斷改善,美國暫緩加息,估計今年內部需求會是本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然而外圍經濟環境存在不少變數,例如全球金融市場風險上升,美國經濟放緩及房地產市場能否軟着陸等,因此金融市場在今年可能會有較大的波動;但總括而言,他對今年的經濟前景審慎樂觀。而隨着經濟進一步向好,就業情況可望繼續改善。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主權評級分析員陳錦榮認為,新預算案反映港府仍維持審慎理財原則,06/07年度營運開支增幅低於營運收入增幅,加上經濟增長強勁,均支持本港現時較高的主權評級(AA級),但若要在評級上再上一層樓,將主要視乎內地的評級會否調高。他又指出,港府削減薪俸稅有助提升競爭力,然而本港稅基依然狹窄,始終是公共財政的致命傷。面對本港人口老化及福利開支上升,他認為,本港財政儲備需要足夠政府15至20個月公共開支之用。
星展銀行高級投資策略顧問陳寶明說,由於去年第四季在消費強勁及出口暢旺下,錄得7%的經濟增幅;對於中長期政府將增幅定於4.5%水平,他認為合理,因為08奧運結束之後,中國經濟將放緩,加上本港經濟基數加大後,亦難長期維持6至7%的高速增長。
商界存在貧富懸殊情況
羅兵咸稅務合夥人何潤恒認為,本港財政預算案對中產及貧窮人士受惠最多,商界未有特別照顧;相反新加坡政府削減企業利得稅,扶助商界一把,但同時提高銷售稅,令市民加重負擔。珠寶商寶瑤設計總裁李景熹指出,商界亦存在貧富懸殊情況,「市道好少少就被大地產商大財閥加租」,加上內地生產成本日益上漲,希望政府能扶助中小企減利得稅。
經濟範疇要點
◆今年本港經濟增長依賴內部需求,通脹溫和
◆外滙儲備投資收入分賬有新安排,金管局會包底
◆政府財政儲備明年見4,000億元,超越所訂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