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發現,去年抽查6.4萬個食物樣本中約200個不及格,更首次發現有雞蛋樣本含水銀。有專家估計雞蛋的水銀主要來自母雞,小孩若進食含水銀雞蛋,會影響智力發展。
食環署在6.4萬食物樣本中,發現17個含過量重金屬,包括蠔、米粉、蔬菜及花生含過量的鎘;另有蝦樣本含過量砷(砒霜)及一個蛋樣本含微量水銀。
該署發現55個魚及魚製品樣本,含曾引致本港食魚恐慌的致癌物孔雀石綠,有18個樣本包括象拔蚌,含氯霉素及硝基呋喃;一個冷藏豬肉被驗出可引致人哮喘的「鹽酸克崙特羅」。
該署又發現45個樣本含食物添加劑,如鮮牛肉、糖蓮子、蝦亁、中國茶及亁螺片,含不准使用的二氧化硫;海鮮醬及香腸發現含山梨酸;另外在13個樣本如中式蒸包、黃花魚、豆腐亁、排骨、雞蛋及鹹蛋含有不准使用的色素。
小孩進食會影響智力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正跟進所有問題樣本,包括向有關商販提出警告或檢控;對於為何蛋含水銀,則仍在調查中。不過,當署方再次到有關零售店抽取樣本化驗,已無再驗出雞蛋含水銀,相信零售商已沒有在同一來源入貨,但未知「水銀雞隻」的產地來源。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出,雞蛋有雞殼保護,受污染而被驗出水銀的機會很低,當母雞進食含受重金屬污染的水源及飼料後,體內積聚重金屬,就會傳給下一代,尤其是「走地雞周圍啄」,若該處以往是工廠區或其水源受污染,便可從進食中吸收重金屬。文志森指,水銀主要影響大腦,若小孩進食含水銀雞蛋,會影響智力發展。「事件唔係單一一隻雞蛋嘅問題,而係好多食物、魚呀、菜呀等等都有問題,政府應該做一套標準出嚟,可以清楚知道入口食物嘅產地來源,仲要加強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