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剛公布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政府去年錄得巨額財政盈餘達到五百多億。不過,由唐英年宣讀預算案的態度來看,大家卻有如看到一個男人,袋裏多了點錢後,寧願出去滾也不願多給老婆一點家用。
政府錄得這樣大筆的財政盈餘,除了一次性的退稅,以及改變累進稅階,最應該做其實是增加個人入息稅免稅額,以及減低利得稅率。不劃一全香港公司減利得稅率,加減免中小企利得稅率也是很應該的。
好大喜功依舊
但唐英年為甚麼提供稅務寬減?先減酒稅,而唐英年作為一個嗜杯中物的財長,他的做法似是私人愛好,多於對社會有利的決定。我相信光是減酒稅所損失的三億五千萬,用來減免入息稅,對市民更有好處,而不只是益了唐英年,以及那些背靠自由黨的餐飲業人士。
之後減免二百萬元以下樓宇的物業印花稅,這種稅很明顯是為了刺激樓市來做,是不是為了幫地產商清掉手上的小型單位,才出此計策?因為現時,小型單位市場仍然不及豪宅的,政府人為製造樓市炒風,又不知是甚麼道理。
更重要的是,政府一方面無厘頭減了一些不應減的稅,一方面又嚷着要繼續研究檢討稅基,但另一方面,又繼續一些根本無必要的工程項目。
首先,添馬艦政府總部工程依舊上馬,這已經是典型有錢就身痕的示範,筆者好歹曾經在政府總部西翼上班一段日子,筆者看不到現時政府總部有何必要搬到海濱添馬艦黃金旺地的必要。如果政府不夠地方用,為何不在金鐘灣仔之間那些地方,買幢殘舊的寫字樓來用,又快又實惠而且不勞民傷財。
而啓德郵輪碼頭,也是政府死不悔改的示範。廸士尼樂園已經證明是一個笑話,而香港不像其他東南亞國家,坐郵輪可以悠閒地欣賞熱帶風情,政府有何必要去搞郵輪碼頭?
由上述一切可以證明,真正要檢討不是稅基,而是香港政府自董建華以來,悖離了由郭伯偉爵士和夏鼎基爵士建立的合理理財原則,隨便把公共利益輸送到一些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手上,以及大搞好大喜功項目,這和男人袋裏多了兩個錢,就北上包二奶實在有何分別?如果政府還用這一套來理財,不善用財政盈餘還富於民,納稅人還是自求多福吧。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