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奧斯卡的紅地氈上,頒獎禮台上台下,星光熠熠,但奧斯卡從來不只是娛樂和夢工場的代名詞。跟諾貝爾獎一樣,代表美國文化進軍世界的奧斯卡,獎項背後是種族和政治的角力。像至今共79屆奧斯卡中,只出了四名黑人影帝,一名黑人影后。像華裔導演李安闖社會禁忌的《斷背山》、名氣大導史提芬史匹堡替巴勒斯坦人講話的《慕尼黑》,一直呼聲高,但最後都拿不到最佳影片獎。
今年奧斯卡爭議不大,但當荷李活能影響大選,影星力促政府介入蘇丹達爾富爾的大屠殺,奧斯卡背後的政治意識仍然浮出水面──今屆最佳影片《無間道風雲》內含的後911政治;前副總統戈爾參演《絕望真相》理應給一個情面。
《無間道風雲》 隱喻後911
《無間道風雲》(TheDeparted)成為今屆奧斯卡大贏家,港人從《無間道》金句「三年又三年」聽出民主普選遲遲未來的共鳴,美國人也從《無間道風雲》看出後911美國的隱喻。
互相滲透 鬥搶中間選票
美國東北大學犯罪學教授拉夫特(NicoleRafter)在網誌指出,《無間道風雲》種種劇情都可從美國現實找到對應。戲中警匪雙方都執着於保安和忠心,要人不做「二五仔」,很多人對喬治布殊政府聲聲愛國反恐亦有同樣觀感。戲中雙方都無視法治暴力對付對手,美國也繞過國際法去搞秘密監獄和虐囚。
「無間道」橫行互相滲透,所有人都講大話,人人都不可信的主題,也是美國政壇鬥扮跨黨派包容的寫照。大右派總統喬治布殊以「溫情保守主義者」自居,民主黨未來總統希望希拉莉被視為大左派,卻也支持伊拉克戰爭。美國社會在鬥搶中間選票下分裂,《無間道風雲》對原作一個主要改動,是將陳慧琳和鄭秀文的角色二合為一,警匪兩邊的卧底都愛上同一女子,強化了這一點隱喻。
一套港產片可以這樣變身,反映出荷李活並非一面倒是各地影業抄襲對象。香港電影人舒琪指出,其實荷李活一向有吸收外來元素,「以前是歐洲戲,現在是東方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