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 嘢 - 邁克

扮 嘢 - 邁克

《英女皇》的海倫美雲最難得的,是不但把一個生勾勾的名女人演得神形俱似,而且絲毫沒有卡通味。那是模仿界危險的陷阱,也是一般扮嘢專家樂於失身的溫床,三分顏色上大紅,下死力將被抄襲的一位膨脹得比生命還大──普羅大眾的想像力不能太高估,含蓄的演繹雖然高貴,但萬一扮林青霞被誤會玩張栢芝,那就台上台下一樣掃興。而且,無限放大早已成為易服藝人的註冊商標,如假包換的女人一過火大家都以為她男扮女裝,這種恭維除了麥當娜,恐怕不會有其他姐妹甘之如飴。
剛剛在法國公映的傳記大片《LaMome》也以扮人為樂,片名直譯《𡃁妹》,國際發行為了通俗改作《粉紅色的一生》──前者是戲中主角EdithPiaf的外號,後者是她最膾炙人口的金曲。香港人對這位命途多舛的歌后應該有點印象,多年前陳百強以廣東話錄過《粉紅色的一生》,黃耀明新近上市的《若水》,則收了改編自琵雅芙另一首名曲的《給你》。我不記得梅艷芳有沒有唱過她的歌,她們在情場的坎坷其實十分相似,如果在西方極樂世界相逢,不必經過介紹也應該會心照不宣抱頭痛哭。
演琵雅芙的MarionCotillard神乎其技,舉國觀眾和影評人一致肯定。有一場她在紐約夜總會獻藝,落台後有個神高神大的女子上前恭賀,要不是劇中人受寵若驚低呼「瑪蓮」,我敢打賭根本沒有人猜得出那是德烈治。這位德國製造的荷里活艷星口音很容易模仿,《𡃁妹》的茄喱啡對白只得一句,居然也學不來,真令人吃驚。凱蒂白蘭雪在《TheGoodGerman》的柏林神秘美人完全以她為藍本,一張開口煙霧迷漫,教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