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 - 陶傑

御駕親征 - 陶傑

哈利王子入伍,調去伊拉克打仗,而且要上前線,不是在後防做一個玩煮飯仔的工兵。
不是沒有風險的。不是怕伊拉克游擊隊的炮火,例如,如果軍方有人很不滿首相貝理雅參戰伊拉克,想政府早日撤兵,只要故意把哈利調到炮火最猛烈的一線,讓王子去送了命。
又或者玩點權術,再陰險些,不讓王子戰死,讓恐怖組織把哈利活捉了,阿拉伯刀架在脖子上,更加哄動全球。
把哈利王子派上前線,是一種君子氣概:首先證明,王室貴族,不是平時騎在國民頭上圈地吸榨脂膏的特權階級,戰火當前,「臨難毋苟免」,王室要一馬當先示範。第二,王室信任政府,政府信任軍方,軍方信任前線的指揮官,一起把這場騷演得逼真,而沒有辦公室政治的內鬥癖、野心家借刀殺人,在紛亂之中把王子送上去做炮灰幹掉,達到自己的目的。
哈利醉酒時,穿過納粹軍裝,性格好戰,鋒頭又被兄長蓋過,在戰場上聽不聽指揮,還是少爺脾氣發作送了命,無人說得準。
即使一切都在劇本之中,敵方的行動無以控制。例如,萬一俄國的衞星,偵知了哈利的位置,給英美一點點顏色,通過伊朗,向前線提供情報,王子照樣會報銷,以普京之陰險,不是不會做。
即使敵國的情報沒這般厲害,也有一條命運的梅菲定律:人算不如天算,凡事估計絕不出錯的,偏偏會出漏子。這許多風險加起來,把王子送上戰場,是很有膽識的。
御駕親征,是一種古風。獅心王李察率領十字軍攻打中東,被阿拉伯人俘虜,演成一齣《劫後英雄傳》。中國最殘暴的明朝,西北有一個蠻族首領,叫做「鬼力赤」,勾結元朝的蒙古餘孽稱王,明成祖親自帶兵出征。
後來,那一頭的瓦刺,勢力坐大,明英宗與太監王振一起領兵,到了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英宗被俘,明朝頭八十年國力鼎盛,因為做頭頭的,還敢身先士卒打仗,至土木堡之變告終,以後就癟了下去,皇帝都變成了廢柴。
哈利是王位第三繼承人,二十一世紀,仍沿守古風傳統,對於王室,這等教育,一點也不「親子」,電台講座,婦女論壇,中產模範父母教仔經驗的「分享會」,煩請通通滾開,這是家教的一個高不可攀的層次,勝過千百名教育專家的口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