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震盪之謎 - 陶傑

腦震盪之謎 - 陶傑

美國的研究發現,所謂「腦震盪會」(Brainstorming),根本不能所謂「集思廣益」,反而因為與會的人,只集中一個意念來討論,缺乏了「獨立思考」。
美國人真的很王八蛋:「腦震盪」這個名詞,是他們自己發明的,流傳到親美崇洋的遠東社會,高等華人,穿起一套行政黑西裝,進出中環,領了幾百萬元的CEO年薪,開口閉口,就吩咐秘書:「明天喺IFC食完Lunch之後,記住提我,返公司開番個Brainstorm會」。
連「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特府董政權,也曾經率領一眾黃臉孔高官,定期到所謂黃金海岸──原名GoldCoast,是澳洲的一個渡假勝地,跟比華利山BeverlyHill是美國羅省的富貴區一樣──召開藍圖遠景的「腦震盪會議」,現在,美國人忽然告訴我們,腦震盪是沒有用的,反而可能震出了一眾唐氏綜合的Yesman來,只朝一個「核心」來「統一思想」,那麼當初為什麼發明一個如此現代化的新名詞,腦震盪,跟心靈雞湯一樣,把一個渴望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社會,瞎折騰了這許多年?
「腦震盪」是沒有用的,因為中國人有自己的「開會文化」:是為「開會不說,會後亂說,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的「四說主義」。腦震盪開會的時候,其實是一場主奴交心的忠孝大會,老闆心中有一個想法,他想通過一場美式包裝的腦震盪會議,讓出席會議的智囊和侍臣們,「震盪」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結果。
中國式的會議,有自己的一套震盪方式,不過不是在大腦部份,而是由小腦的條件反射開始,千百年前之三呼萬歲,當今中環之「老細英明」,建構了口舌聲帶的一系列生理交感的複合震盪,此一震盪過程,由小腦開始,至口部肌肉結束,有時還附加最後的集體鼓掌,在大陸叫做「表態」,在香港,則稱為「取得共識」。
只不知今日屯門黃金海岸酒店,有沒有「保存古蹟」,把當年董先生率領「問責高官」出席的「腦震盪周末會」時住過的豪華套房,食用過的工作會議ALaCarte菜譜,通通保留下來,讓自由行的旅行團,像享用「毛家菜」一樣,成為一項「景點」,也嚐嚐當年董班子的「黃金海岸腦震盪餐」?
美國人欺騙了香港的行政精英。其實,真正的腦震盪,在荷里活電影中。羅拔廸尼路演的芝加哥黑手黨大佬卡邦開會,提出他的「願景」,會上一個嘍囉反對,羅拔廸尼路演的卡邦,掄起一根棒球棍子,笑嘻嘻的沿着長桌子走了大圈,到了反對者的腦後,狠狠地打了十幾下,把他的腦袋打爆,血流了一地,這就是原始美式的Brainstorming,這一招,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