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公布准許內地金融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後,有關安排正全力推進。消息指出,被視為最大機會率先來港發債的國家開發銀行,其副行長高堅於本月初曾來港,與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等會晤,商討發行人民幣債券事宜。
來港與任總會晤
據悉,開發銀行初步屬意一次過發行約20億元人民幣債券,但最終細則尚待決定。最重要是按照國家程序,先由人民銀行公布人民幣債券管理辦法,才經外管局審批,料首批債券最快於第二季初出台。
另外,消息指出,金管局近期亦與包括三家發鈔行在內、並擁有較多人民幣存款基礎的本地大型零售銀行接觸,了解業界對擔任安排行及配售行的初步興趣。
據估計,首宗內地金融機構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料由開發銀行啓航的機會甚高,滙豐及中銀香港(2388)擔任聯席安排行的可能性亦很大。銷售對象包括零售客戶及擁有人民幣存款的銀行,散戶入場費會參考目前港元零售債券的最低門檻,即5萬元。
年期介乎3至5年
開發銀行於去年底透過銀行同業市場以拍賣方式,在內地發行了一批10年期逾200億元金融債,票面息率約2.99厘,但資本市場人士估計,該行首次來港發債,年期不會像內地市場般長達10年,多數介乎3至5年,易為本地投資者接受。
開發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獲國務院批准每年發行金融債一個特定總額度,一經批准,每趟發債毋須再經人行逐次審批,故一旦人行管理辦法出台,只要國務院首肯,加上境外發債需要外管局加批後,便即可來港發債,速度快於其他商業金融機構。
今年初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一行一策」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開發銀行是率先推行商業化運作改革的政策性銀行,截至去年底,該行資產不良比率僅為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