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如此:灰色球例 計時炸彈 - 潘源良

源來如此:灰色球例 計時炸彈 - 潘源良

意大利球迷騷動平息不久,想不到歐聯16強賽又幾乎出事。曼聯作客里爾一役,先有客隊球迷被鐵欄所困,擠作一團;然後在完場前出現的一個爭議性入球,令整場賽事表現出色的主隊落敗,惹起球迷衝突。尚幸事件並沒造成嚴重傷亡,但當中肯定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焦點所在,是荷蘭籍球證巴拉姆哈爾在83分鐘給了曼聯一個禁區外罰球。里爾守門員施華在近柱安排人牆時,傑斯瞬即把球射入遠柱上角。當時畫面可見,傑斯起腳時,球證剛移步背向罰球點,他極可能根本沒看到入球過程,但見皮球入網之後,旁證亦無異議,便判入球合法。

球例欠指引惹爭議

里爾球員憤憤不平,並曾在中圈重開時醞釀罷踢,最終卻完成了賽事。他們認為球證不公的心情可以理解,因為賽事早段他們曾有一個入球被判無效,而球證在傑斯射球前背轉身走開,行動也未免曖昧。
球迷與球員激動不滿,往往出於球證的判決;但球證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想法,因此也不能怪他。不過,現行球例中有關罰球能否快開的指引,存在灰色地帶,卻又只會令爭議無止境產生。

球證變「夾心人」

現行球例在球證判罰後,主罰一方可以在罰球點隨即主射或傳交隊友,毋須等待球證鳴笛。這樣的安排有助球賽迅速重開,攻勢不致因罰球拖慢。可是,在射程範圍區域,守方在佈設人牆之際,球證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可能處理手法:要求球員等他鳴笛再開,或容許快射快攻。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會有天壤之別,但球例卻並無明確指引,於是往往造成爭論。
現行做法中,攻方球員更往往可向球證詢問,是否可以快射處理。假如球證容許並造成入球,只會令守方覺得球證有「教唆」之嫌;而若球證不允快開,攻方又會覺得機會被剝奪,實在兩面不討好。
經過上周中這場賽事的警惕,隨後各賽事當球證吹罰時,守方都明顯地打醒精神,連忙圍攏在罰球點不散,直至球證表明離球10碼吹雞再開的決定為止,當中浪費了不少時間,直接影響了賽事的流暢。不過,這種警惕會隨著時間鬆懈,加上不肯離球10碼,會遭黃牌警告;到大家都差不多忘記了這個球例陷阱時,類似的「偷雞入球」,又會再度出現吧。

處理直接罰球應有別

至於上周中的這個入球,其實已經響起警號。如果國際足協不盡快修改球例,作出明確指引,將等於不肯拆除這個「計時炸彈」。如果類似的「偷雞入球」,發生在國際大賽,牽涉敵對民族,而主辦單位在控制人潮方面稍有疏忽,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球例中其實有間接罰球與直接罰球之分。如果間接罰球容許快開的話,而直接罰球必須等待球證鳴笛才可,一則無礙球賽流暢進展,二則可減卻不必要的爭議,或許是個可行的方案。
潘源良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