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業績連續3年「見紅」的日本三洋電機(下稱三洋),因涉嫌未有如實披露虧損,被日本監管當局調查賬目,消息觸發其股價一度暴瀉近三成。去年初入股三洋的高盛和兩家日資銀行,原意是「醫好」三洋後再高價出售股權套現,但其如意算盤恐怕不易在短期內打響。
【本報綜合報道】三洋發言人大岩明彥昨表示,日本證監會正調查三洋,該公司會全力配合,並提供所需資料。一名證監會官員透露,有關方面着眼於三洋過往的業績,包括三洋為子公司入賬的虧損。
日股創7年新高
《朝日新聞》較早前報道,在截至04年3月的財政年度,三洋原本考慮撇賬1900億日圓,到頭來只撇去約500億日圓,涉嫌低估7家子公司的損失。報道又稱,三洋在該年度淨賺134億日圓,若如實入賬,應該蝕錢。
日本金融特任大臣山本有二說,假如報道屬實,三洋將面臨被罰款。
三洋股價昨最多滑落28.82%,挫見163日圓;收報180日圓,跌去21.40%,蒸發市值達900億日圓(約59億港元),是跌得最慘烈的藍籌股。
雖然三洋股價不濟,但因弱日圓惠及出口股,日經平均指數照升如儀,全日漲79點(0.44%),攀上18188點,創下00年5月以來收市新高。美元兌日圓曾升抵121.65,今年迄今累漲2.58日圓(2.17%)。
今年扭虧夢難圓
在04/05和05/06年度,三洋分別蝕掉1715億日圓和2057億日圓。去年5月,三洋原估計06/07年度可以扭虧,但由於要進行改革,加上數碼相機和手機銷情欠理想,該公司在11月被迫改口風,預測本年度會損失500億日圓(見圖)。
眼見三洋業績低沉,高盛、大和證券SMBC及三井住友金融充當「公司醫生」,去年合共出資3000億日圓,以大折讓買入三洋優先股(有權以每股70日圓價錢兌換成普通股),並換取三洋管理權。但受今次事件影響,高盛、大和與三井把三洋脫胎換骨,然後以高價出售三洋股權套現的美夢,暫時可能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