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鑽石一向不感興趣。什麼永恆啊,不朽啊,幸福婚姻的象徵啊……說到底,那是鑽石商人的宣傳口號,究竟土地裏的藏量有多少?為了控制價格,倉庫裏的藏量又有多少?
忽然間,還出現了「人造鑽石」,做得跟「天然鑽石」幾乎一模一樣;這個「幾乎」,據說,目前就只有南非最大的鑽石供應商有幾台機器可以分辨。人造鑽石,硬度和純度,跟天然的,沒有分別;然而,受到那幾台機器的紫外線照射,在黑暗中,有三到五秒鐘,會發出螢光;原因是:晶體的結構不同。人造鑽石的結晶體呈四方形;天然的,呈六角形。
這樣的「分別」,也據說,科學家正在努力克服。
細想,夠可怕的。鑽石的昂貴,在於硬和純,夠硬夠純,自然就夠「閃」;人造物,能做到這麼硬,這麼純,切割得好,也就會這麼閃;一般人和一般商店,沒有那種比鑽石更稀罕的機器,真和假,只好變成哲學上的辯題。
還有,究竟什麼地方會出產鑽石?電影《血鑽》發生在非洲塞拉利昂的故事,會不會,或者,有多少內容是真的?
為了鑽石,除了借錢買「永恆」的男人,究竟還有多少人犧牲?
天下萬物,只要有價,就有人做假;越有價,越多假;石頭,不管鑽石、翡翠、田黃……需求量大了,假的,就更多了。你是鑽石專家?你是翡翠專家?你是田黃專家?請問,我該用什麼儀器,先去鑑定你?老實說,有些東西,天天虛心學習,日日更新知識,所學的,也只能是皮毛;有些人,是連皮毛也沒摸着,就自詡是專家的。
不過,同樣是石頭,鑽石和田黃,怎樣觀賞,怎樣衡量價值,就大不同。田黃,相對於其他石頭,不算硬;壽山石一般有色有筋有紋,也不算純;既硬且純的鑽石值錢,不硬不純的田黃也值錢;唯一相同的,只是,在成為玩家和專家之前,繳些學費,做做寃大頭,是很難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