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現在成行成市,背後的專利費糾紛卻隨時會引起劇變。美國一個陪審團前日(周四)裁定,全球軟件業霸主微軟公司(Microsoft)侵犯了阿爾卡特朗訊公司(Alcatel-Lucent)的MP3專利,要向阿爾卡特朗訊公司支付15.2億美元(119億港元)巨額專利費,如上訴結果不變,將創下史上最高專利費裁決紀錄。
爭拗核心:向誰付專利費
MP3數碼影音檔案壓縮格式面世後,開啓了網上下載歌曲片段的新紀元。這技術80年代由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Institute)、美國朗訊科技旗下貝爾實驗室(BellLabs)和法國湯姆遜公司(Thomson)等機構合作開發。這宗在加州聖迭戈聯邦地方法院開審的官司,爭拗核心是向誰支付專利費才對。
微軟表示,他們的媒體播放器使用MP3技術,是有向弗勞恩霍夫協會支付一筆過1,600萬美元(1.25億港元)的專利費,弗勞恩霍夫協會是業內公認的MP3技術授權商,所以他們是絕對合法的。
朗訊卻指MP3技術的兩個專利,是貝爾實驗室加入合作前自己獨立開發,所以2003年興訟向微軟追討專利費,朗訊去年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合併,仍繼續追下去,以2003年起裝有微軟軟件電腦總值的0.5%計算,賠償額應為15.2億美元。
阿爾卡特朗訊的律師戴馬雷稱,這數額符合專利權法規定,又指他們的專利,價值遠比弗勞恩霍夫協會的高,索取巨額專利費也完全合理:「這就像去超級市場用一美元買一排肥皂一樣,這令你有權用肥皂。我們提供的卻是隨意去製造肥皂的權利。」
陪審團基本上對阿爾卡特朗訊的論據照單全收,微軟律師伯特對裁決表示失望,指裁決「完全沒有法律和事實支持」,賠償額也不合理地高,他們會要求主審法官駁回裁決或減賠償額,必要時會上訴至聯邦上訴法院。
他認為上訴會花一、兩年時間,又表示法院應該不會下令視窗系統軟件取消MP3功能。
阿爾卡特朗訊其實一共向微軟追討15個專利權的費用,其中兩個被駁回,餘下分六組由陪審團裁決,包括應用在Xbox360遊戲機的影像解碼技術。這次阿爾卡特朗訊先拔頭籌,下一組關於語音編碼專利的審訊,將於3月至4月展開。
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