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雄市一名年初二(19日)凌晨出世的男嬰,疑因其母長期吸毒,令男嬰呱呱墜地就出現氣喘、噪動等毒癮症狀。醫生不排除要以美沙酮為男嬰作治療。
據負責接生的婦產科醫師洪思齊表示,近年因吸毒人口增加,平均每年會接到二至三宗類似案例,因此當這名男嬰出生後出現氣喘、抽搐等毒癮發作的異常現象時,立即引起醫護人員關注。
吸毒禍及孩子母痛哭
不過,因產男嬰的母親「雖承認吸毒,但堅稱懷孕時沒碰毒品」,加上男嬰出生時嚴重吸入胎便,醫生不排除男嬰的氣喘、噪動、白肺等症狀因胎便引發。
洪思齊表示,男嬰的母親產後已完全復原,並於昨日出院,而男嬰事後被送往另一家醫院急救。醫護人員說:「媽媽產後不吃不喝,對自己吸毒殃及小孩難過不已,整晚一直哭!」至於小男嬰經過一晚供給氧氣,狀況已好轉。
醫生考慮美沙酮治療
洪思齊又指出,小男嬰疑似毒癮症狀若仍未緩和,「或可以考慮給予美沙酮(類嗎啡藥物)治療,將不致有嚴重後遺症。
她認為,近來母親吸毒禍延後代案例不少,「母親萬一不慎感染愛滋,感染給孩子,才是大悲劇!」
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華筱玲指出,母親吸毒,胎兒也受毒害。毒品不但造成新生兒一出生就出現毒癮症狀群,也會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育,造成生長遲滯,甚至損及智能發展。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