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你可能不知道:香港迄今最後一部粵劇電影,是十六年前根據孔尚任《桃花扇》改編的《李香君》,紅線女主演。當中一段《守樓》詞寫得非常好,原著雖然第二十二齣也叫《守樓》,但粵劇這一段卻取自第二十三齣《寄扇》──崑劇《1699.桃花扇》從這齣裁了三支曲,東一截西一截剪得支離破碎,反而不及粵劇一氣呵成。對老戲迷來說這也是這台戲最大的問題,為了濃縮劇情大量刪曲,剛聽得出神倒又斷了,非常不夠喉。譬如石小梅一唱大半小時的折子戲《題畫》,現在的版本刪剩一支《傾懷序》,實在可惜得很。
紅線女的《守樓》短短十五分鐘,倒把《寄扇》概括得七七八八。最神妙的是原著的佳句嵌進粵劇唱詞不露刀斧痕,完全看不出是移植。「保得白玉身,毀卻如花貌,血痕一縷在眉梢,鏡裏朱霞殘照」分別來自原著三段不同的曲,首兩句是「得保住這無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的變奏,第三句從開頭的《醉桃源》搬運,第四句則出自接近結尾的《折桂令》,銜接起來渾然天成,簡直是文字界維修翻新的奇景。另外耳熟能詳的「但見凍雲殘雪阻長橋」、「望斷盈盈秋水,瘦損婀娜宮腰」、「欺我煙花弱女薄命飄搖」和「這桃花似我傷情,朵朵春風懶笑」等等,都是抽改自原著的再創作。
我偏愛的「樓門緊閉不許風情擾」當然來自「這妝樓再不許風情鬧」,樓門的靈感,恐怕還是《題畫》侯朝宗訪艷摸門釘的那句「怎麼封鎖嚴密,倒像久不開的」引發的。這次為《1699.桃花扇》做功課翻閱原著,想不到最大的樂趣是對照粵劇這一段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