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二百人踏上廣州助學征途<br>80歲呂祥毛:畀多啲學生讀書

特稿 二百人踏上廣州助學征途
80歲呂祥毛:畀多啲學生讀書

苗圃行動帶港人「行路上廣州」14年,沿路隨城市發展越見平坦,但內地山區學童求學之路仍崎嶇,每日涉水攀山求取知識,這份堅持令當年因戰事失學的東叔及毛叔,雖屆高齡昨日仍與二百多人,再為學童踏上征途。
74歲陳如東行路上廣州已12年,「第一次聽到呢個活動,仲以為講笑」。東叔自言「抬起100磅牛仔布都得」,但當年初參與步行時也累得腰痠背痛,「之後年年都預備充足先去」。他說當年廣州道路彎曲,但現已改善,路程由6天減至5天。
不過,他曾兩次探訪山區學童,目睹學童仍為上學跑過多少山頭,「仲有好多學校離大路好遠」。東叔是過來人,當年因戰亂及貧窮,只可勉強讀完小學,終身遺憾。愛讀書的還有近80歲的呂祥毛,毛叔8年前喪妻,在家人鼓勵下參加行路上廣州,當年「希望最少可以行到80歲」,但他現時野心更大:「要繼續行落去!畀多啲學生讀書!」他年幼時因戰事失學,十多歲當小販卻不懂算術:「計多錢人哋鬧你,計少錢人哋唔畀番你。」

7歲女學懂惜物

年齡最小的參加者7歲譚小苗與10歲姐姐子嵐,坦言平日不懂珍惜文具書本輕易丟失,但從內地學童經歷學懂愛惜,新年也不去𢭃利是,來參與此行動。計劃籌款目標為800多萬元,現已有300多萬,苗圃行動已建500多間學校,每年助25,000學童求學。
記者 翁煜雄

左起:74歲的東叔、80歲的毛叔、10歲的譚子嵐、譚太與7歲譚小苗,不分老幼,一同為內地學童出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