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三年綠海龜再來港產卵<br>部份經漁護署人工孵化 濕地公園寄養

闊別三年綠海龜再來港產卵
部份經漁護署人工孵化 濕地公園寄養

【記者林社炳報道】瀕危綠海龜(Cheloniamydas)闊別香港三年再度來港產卵;卵窩不是過往的南丫島深灣,而是西貢大浪灣毗鄰人迹罕至的東灣。漁農自然護理署成功透過人工孵化及飼養,幼小的綠海龜目前在香港濕地公園供市民觀賞,等待春回大地便會全數放回大海,讓活力充沛的Q版綠海龜,在大自然中成長,日後再來港產卵開枝散葉。

10個卵窩共千隻蛋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指出,綠海龜每年夏季常在本港水域出沒,南丫島深灣多年來是香港唯一有綠海龜定期產卵的海灘。1998年錄得最高有5隻綠海龜在深灣產卵,10個卵窩共有約1,000隻綠海龜蛋。漁護署每年6至10月封閉深灣,禁止市民滋擾綠海龜產卵,但過去三年再沒發現綠海龜來港產卵。
去年9月下旬,一個環保組織發起到西貢大浪灣清潔海灘,有參加者偶然發現有一隻綠海龜夜深在毗鄰的東灣產卵,四個小時內產下83隻綠海龜蛋。EcovisionAsia負責人Lisa說,10個目睹生產過程的朋友,擔心卵窩會被人破壞,取走綠海龜蛋。大家承諾守口如瓶,合力堆沙掩沒綠海龜在沙灘產卵的痕迹,然後於10月初通知漁護署。
張家盛說,「綠海龜好少咁遲至產卵。搵到個卵窩,批蛋已孵化20日。」他解釋,綠海龜一般孵化期約55至65日,到時天氣已轉冷,漁護署憂慮初生的綠海龜要是成形破繭而出,很有可能抵受不了天氣寒冷和天敵。同時又擔心西貢大浪灣一帶的沙灘假日玩樂的市民較多,龜蛋容易受人為破壞。因此,決定取走65隻回漁護署人工孵化,留下18隻埋在原地沙堆作天然孵化。

天氣回暖放回大海

60隻透過人工及天然成功孵化的年幼綠海龜,目前已有兩個月大。部份暫時在香港濕地公園飼養,讓市民可以近距離觀賞這種難得一見的Q版綠海龜。張家盛表示,等待4、5月天氣回暖,會全數把活力充沛的年幼綠海龜帶回西貢海灘放回大海。

漁護署接獲市民通知,在東灣找到大綠海龜留下如乒乓球般的蛋。

漁護署派員到東灣,挖開隱藏在沙堆裏的綠海龜蛋,把部份帶走作人工孵化。

孵化的小海龜破殼而出,從沙堆中冒出頭來。

約兩個月大的綠海龜BB,最愛在漁護署模擬的激流中衝浪,展現牠過人的潛泳能力。 漁護署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