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然由漁民子弟變成海上體壇健將,他將出席2月25日「愛.春天」藝術創意慈善日,為「加德士機會工程」籌款,協助清貧兒童參與有益的課外活動。
撰文:冼麗婷
圖片提供:陳敬然
陳敬然 25歲
亞運會滑浪風帆金牌運動員
我爺爺的爺爺百多年前開始在香港捕魚為生,旅遊協會作為標誌的經典舊式木帆船,是老祖宗的謀生工具,他們多少年來揚帆出海,掌握風力水流、憑漁夫的感覺尋找最多魚的水域。
我贏取亞運滑浪風帆金牌後跟老人家吃飯,爺爺為我驕傲:「我淨係識攞魚,講到駛風帆,你叻過我。」縱橫大海,78歲的老爺爺對搬上世界體壇的滑浪風帆運動躍躍欲試:「畀我試吓,我一定得!」
5歲以前住在爺爺的艇上的那種顛簸感覺還沒有消失,但近年香港已經沒有魚穫,我泳術不精,也沒有耐性釣魚,12歲那年參加風帆訓練課程,無意中又把老祖宗看風駛帆的古老本領在體育運動裏承傳。
……………………
一切海洋活動的致勝之道都需要強烈個人感覺與判斷。爺爺憑感覺捕魚,跟在他後面的人,只會捉到魚毛。我摸索揚帆滑浪的竅門,憑感覺判斷風向,橫向乘風迂迴滑浪,兩秒、五秒,風吹過了,跟在後面的人,良機已失。
有風便有浪,大海絕不無風起浪。微風吹過的海水顏色輕淺,強烈陣風吹過的海水深沉。對我來說,風光如畫,波平如鏡,便是大事不好;在夏威夷、希臘及歐洲一帶海域受訓,遇上有如8號風球、高如3樓的巨浪,心裏卻又極度害怕。但浪與浪之間是有去路,而且浪有模式,4個巨浪總有10個細浪,看得準、看得快,加以利用,風與浪就是朋友,讓我從險道滑走。
……………………
真誠切磋再全力以赴,是我心中最完美的體育比賽。比賽前,有些選手沉默不語,有些高傲拒人千里,我總喜歡微笑與對手就形勢分析風浪,是對是錯,是良謀、是陰招,最終靠自己判斷。就如股巿走勢,無人能預知升浪與跌幅,但憑經驗看透事理模式,有些人總是在投資裏乘風滑浪。
多哈亞運滑浪風帆賽在波斯灣舉行之時,海面平靜,我憑敏銳感覺尋找微風,在鹹度極大的浪花與猛烈陽光下,眼睛與臉孔刺痛又亁涸。我沉着應戰,15分鐘以後,拋離對手,一人凝神乘風遠去。在毫無錯誤中贏盡九場,段段神奇光景,當時當刻無暇細味,現在只留下記憶所演繹的感覺。
……………………
順風順水本來是漁民最好的祝福,但風帆前輩對我忠告,未經逆境的勝利,只會令人錯失學習機會。明年在青島舉行的奧運滑浪風帆比賽,代表香港的選手男女各一,我要爭取出戰,必須超越自己、超越過去的勝利。
祖輩一代一代努力在大海裏找尋生活、父母已經上岸工作,想不到因為滑浪風帆,我又再回歸大海,偶然與搖着小駁艇的爺爺在香港仔海面遠遠相遇。不論明年奧運能否出線,今後工作或是修讀工商管理學位,我的目標將不離推廣水上體育活動。決心背後,可能就是與海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