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口爽」 - 李碧華

集體「口爽」 - 李碧華

有一回看《老子》。他道:「五味令人口爽。」
──這個「爽」,並非歡快之詞。另有深意。
說到「爽」,台灣人認為痛快又滿足,甚至形容「高潮」。我們常用的「秋高氣爽」、「性格豪爽」、「爽朗明快」……都是開揚而正面的。原來亦有失去、差錯之意,如「爽約」、「毫厘不爽」、「報應不爽」、「屢試不爽」。至於「口爽」,是口味之失去。
五味指酸、苦、辛、鹹、甘。亦指經過調味製作的美食,但吃多了、吃濫了、吃厭了,再珍貴美味的食物也變成糟粕,也令人辨別不出真正的味道了。
每見什麼「大食比賽」、「××分鐘狂吞YY」之類,總覺獸性大發的參賽者糟蹋食物之餘,亦消減了對味道的尊敬和欲望。
過年過節美食滙聚,肯定過量。此乃一年一度的「集體口爽」。當然,我們還是放縱一下的。
所以「味無味」的境界,得在「受不了」之後。「從無味中體會它的真正味道」,從粗茶淡飯菜根中,品味出人生的健康、安全、清淡、幸福、愉快,它就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