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別出心裁的有趣的文學形式。曾任深圳市長青老齡大學校長的鄭鑑樞先生,著有《楹聯文學概論》一書,對楹聯的源起、歷史、分類、格律等詳細論列,並介紹他所收集的對聯。
其中有摘唐代劉希夷詩句的春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聯語採用同字交叉對法,而道出的人生況味則令人欷歔。「花相似」,但「人不同」,因為有些人在過去一年已經逝去,成為令人緬懷的無法重現的身影。
這本書也收集了一些以廣東方言所作的聯語,其中有趣味盎然的春聯。如:
「胡混混,全憑兩度;戇居居,又過一年。」「兩度」是指混飯吃的兩度散手。這副春聯頗具自嘲況味。
另一對是當年香港大笪地講古寮所撰春聯:
「懶理春去春來,總求米賤柴平,暫度當前環境;
可憐餐有餐無,怎得時逢運至,撇下講古生涯。」
這副春聯寫於燒柴時代,距今至少有五十年了。大笪地的講古寮,已成歷史回憶。除了有人寫下這春聯,是否還有人記得起當時講古寮的景象?
另一副是一個王老五,終於在年前娶妻,他瘦小,妻子卻是肥女,他就在春節時撰聯自嘲:
「年晚煎堆,求其有個;冬前臘鴨,到底成雙。」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冬前臘鴨,一隻(肥)繫一隻(瘦)」,都是廣東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