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戲 - 邁克

借 戲 - 邁克

由配角講述故事,《桃花扇》當然不是首創,比它早十一年面世的《長生殿》,便有多齣不必勞煩唐明皇和楊娘娘上場的戲,現在崑劇偶爾還演的折子《酒樓》和《彈詞》是其中兩齣。前者源自第十齣《疑讖》,鬱鬱不樂的郭子儀買醉,借幾分酒意大罵政壇怪現象,引出後來《偵報》、《剿寇》和《收京》一系列武戲,儼然分支匯成「郭子儀專場」;後者是老伶工李龜年的回首話當年,潦倒街頭以賣唱餬口,一五一十彈唱貴妃遺恨,加上以另一個梨園舊人雷海青為主的《偷曲》和《罵賊》,又可以串作「說唱楊玉環」。最令人大開眼界的是《看襪》,講老嫗在馬嵬坡拾得娘娘上吊遺下的錦襪,奇貨可居作半公開展覽賺外快──非常可惜,李翰祥這位專愛在民間找尋趣味的足迷,沒有把它納進風月片借題發揮。希望有一天哪一個崑劇團會將這些閒戲輯成《長生殿外》──呀,其實應該把橋賣給康文署和藝術節,多多少少撈一筆!
《桃花扇》最有趣是加插《牡丹亭》,像現在流行曲搞混音版,時不時用舊歌作sampling。加在李香君妓院受訓一節,既合情也合理──《1699.桃花扇》第一幕費盡心機將原著幾齣戲剪在一起,刪掉的比保留的多,幸好包容了這一段短短的《皂羅袍》。不過本來老師邊聽邊教,唱唱停停生動得很,現在沒有了,唱不了三兩句還讓戲成為背景音樂,倒應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對當時文人在風月場所的消遣,《桃花扇》珍貴的描寫不少,《偵戲》寫的便是一群公子向阮大鋮借家班演出《燕子箋》,《聽稗》則寫主角聽柳敬亭說書,都是難得的現場紀錄。